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永州风俗 > 正文

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类别:永州风俗 日期:2020-6-20 8:23:38 人气: 来源:

  俗由于一种历 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吃肉时须用刀,给人递刀时忌刀尖冲接刀者,忌用碗在水缸中取水,忌碗口朝下扣放,忌从衣、帽、碗、桌、粮袋、锅台、磨台、井口、绳上跨过,忌乱摸乱动有教意义的、经典、佛像、佛阁等,敖包上的石头、树枝忌随便拿走。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宰的牲畜;抽烟、喝酒等;偶像(雕像、神像)、玩赌,放高利贷等。

  苗族过去有灵,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

  在苗族人家做客,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

  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病鬼。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藏传佛教。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无论到的大殿经堂,还是到佛塔、转经亭、台、玛尼堆等处参观旅游,都必须顺时针方向即从左到右绕行;进大殿前,要脱帽;忌摸内的各种佛像、、;觐见、堪布时,说话举止要恭顺、文雅,递接东西时要双手献接,离开时要倒退几步,不得突然转身离去,否则被视为不礼貌。

  壮族原始教,祭祀祖先,部分人和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

  忌吃青蛙肉;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

  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唐代末期,沿用至今。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

  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蒙古族5261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4102族,被誉为1653“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禁忌:吃肉时须用刀,给人递刀时忌刀尖冲接刀者,忌用碗在水缸中取水,忌碗口朝下扣放,忌从衣、帽、碗、桌、粮袋、锅台、磨台、井口、绳上跨过,忌乱摸乱动有教意义的、经典、佛像、佛阁等,敖包上的石头、树枝忌随便拿走。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禁忌: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宰的牲畜;抽烟、喝酒等;偶像(雕像、神像)、玩赌,放高利贷等。

  苗族过去有灵,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

  禁忌:在苗族人家做客,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病鬼。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

  傣族普遍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禁忌:不能抚摸“小”的头部,若被外人(特别是女性)摸过头,被视为仇人,而且小修身时间会一切作废,必须从头开始。所以,外来游客,若到参观千万记住此习俗。他们的卧室是不容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

  傈僳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而设立的。

  禁忌:祭或祭龙树时,忌妇女参加。产妇分娩,基口挂茅草叶或刺枝,防鬼闯入,若生男,客人不可带弓箭和长刀入门;生女,不可穿鞋进家。村子有人去世,全村人在葬前禁吃辣椒,只有与死者有仇的人才会故意吃辣椒。小孩夭亡,全家忌吃羊肉、葱、蒜,否则以为会冲犯,会导致更重的。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藏传佛教。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禁忌:无论到的大殿经堂,还是到佛塔、转经亭、台、玛尼堆等处参观旅游,都必须顺时针方向即从左到右绕行;进大殿前,要脱帽;忌摸内的各种佛像、、;觐见、堪布时,说话举止要恭顺、文雅,递接东西时要双手献接,离开时要倒退几步,不得突然转身离去,否则被视为不礼貌;不能随手翻动玛尼堆上的石块;到朝佛只能上午清早去,不得下午去朝佛;忌用食指指点佛像,应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以示;进大殿经堂或家里经堂时,不得吸烟。

  壮族原始教,祭祀祖先,部分人和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

  禁忌:忌吃青蛙肉;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朝鲜族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禁忌:朝鲜族妇女怀孕后有许多禁忌,如不能吃鸭、兔、狗和猪肉。据说孕妇吃了鸭肉,生下的孩子手脚会长蹼;吃了兔肉,孩子会长出红眼睛;吃狗肉,孩子会早死;吃猪肉,孩子的皮肤粗糙。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神灵,大自然,相信天地皆由神灵。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布朗族过去多神,普遍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禁忌:打扫寨子期间,不准人进出寨子。过新年期间出门玩耍,不准在外住宿。登入布朗族人竹楼时要脱鞋,表示尊重主人。

  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中相沿积久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具体表现在各民族的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禁忌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感情以及准则、教观念等。作为民族特点的一种外在表现,风俗习惯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5261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被4102誉为“草原骄子”。1653每年七、八月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禁忌:吃肉时须用刀,给人递刀时忌刀尖冲接刀者,忌用碗在水缸中取水,忌碗口朝下扣放,忌从衣、帽、碗、桌、粮袋、锅台、磨台、井口、绳上跨过,忌乱摸乱动有教意义的、经典、佛像、佛阁等,敖包上的石头、树枝忌随便拿走。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禁忌: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宰的牲畜;抽烟、喝酒等;偶像(雕像、神像)、玩赌,放高利贷等。

  苗族过去有灵,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

  禁忌:在苗族人家做客,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病鬼。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

  傣族普遍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禁忌:不能抚摸“小”的头部,若被外人(特别是女性)摸过头,被视为仇人,而且小修身时间会一切作废,必须从头开始。所以,外来游客,若到参观千万记住此习俗。他们的卧室是不容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

  傈僳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而设立的。

  禁忌:祭或祭龙树时,忌妇女参加。产妇分娩,基口挂茅草叶或刺枝,防鬼闯入,若生男,客人不可带弓箭和长刀入门;生女,不可穿鞋进家。村子有人去世,全村人在葬前禁吃辣椒,只有与死者有仇的人才会故意吃辣椒。小孩夭亡,全家忌吃羊肉、葱、蒜,否则以为会冲犯,会导致更重的。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藏传佛教。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禁忌:无论到的大殿经堂,还是到佛塔、转经亭、台、玛尼堆等处参观旅游,都必须顺时针方向即从左到右绕行;进大殿前,要脱帽;忌摸内的各种佛像、、;觐见、堪布时,说话举止要恭顺、文雅,递接东西时要双手献接,离开时要倒退几步,不得突然转身离去,否则被视为不礼貌;不能随手翻动玛尼堆上的石块;到朝佛只能上午清早去,不得下午去朝佛;忌用食指指点佛像,应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以示;进大殿经堂或家里经堂时,不得吸烟。

  壮族原始教,祭祀祖先,部分人和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

  禁忌:忌吃青蛙肉;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朝鲜族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禁忌:朝鲜族妇女怀孕后有许多禁忌,如不能吃鸭、兔、狗和猪肉。据说孕妇吃了鸭肉,生下的孩子手脚会长蹼;吃了兔肉,孩子会长出红眼睛;吃狗肉,孩子会早死;吃猪肉,孩子的皮肤粗糙。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神灵,大自然,相信天地皆由神灵。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布朗族过去多神,普遍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禁忌:打扫寨子期间,不准人进出寨子。过新年期间出门玩耍,不准在外住宿。登入布朗族人竹楼时要脱鞋,表示尊重主人。

  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中相沿积久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具体表现在各民族的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禁忌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感情以及准则、教观念等。作为民族特点的一种外在表现,风俗习惯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159******22

  1.蒙古5261族: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4102”。蒙古包的门一1653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

  2.回族: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驼等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不吃马、驴、骡、猪、狗肉,不吃动物血液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

  3. 藏族:藏族人,即藏传佛教。藏族人身穿长袖短褂,外套宽肥的长袍,右襟系带,脚穿牛皮长靴。

  4.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

  5.阿昌族:阿昌族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6.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7.哈萨克族:哈萨克斯男女都娴善骑术。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8.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

  12.塔塔尔族:塔塔尔族为防止食品变质,每家仓库或院内都垒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将积雪和冰块放进去,这种食品储藏室叫“帕孜”,牧区的塔塔尔族适应游牧生活,住帐篷。

  13.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最大节日是春节,腊月三十那天要祭祖、扫墓,晚上玩个通宵,大年初一大家一起向长辈拜年、请安,然后男女老少穿上节日服装,逐户拜年。

  14.满族人: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

  17.彝族:彝族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用长数丈的青布包头。女子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男女外出时都披“擦尔瓦”,形如斗篷,下缀长穗。彝族的传统节日以火把节最为隆重

  18.土家族:妇女爱穿左襟大袖短衣,滚花边,下着八幅长裙或镶边筒裤,头挽发髻,喜欢戴耳、项、手、足圈等银饰物。男子穿对襟衣,多扣子。衣料多用土布或麻布,史书上称为溪布、峒布。

  19.布依族:男子大多穿多襟短衣或长衫,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妇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长裤,或套镶花边短褂,或系绣花围腰,也有穿大襟大领短袄,并配腊染百褶长裙的。在节日里,妇女还戴各种银质首饰,腊染是布依族珍贵的手工艺品。

  20.侗族:鼓楼是侗族村寨中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形似宝塔,是村民、休息和娱乐的地方。各村寨都有鼓楼,有的高达13层,颇为壮观。逢年过节,侗族人民便聚居在鼓楼前的广场上,尽情歌舞。

  21.白族:服饰以蓝、白、黑色为主,男女都包头。他们喜欢吃酸、冷、辣味食物,还爱喝烤茶。白族佛教,洱海地区遍布,曾有“妙香古国”称。

  结的绳子作为账本,被哈尼人珍藏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1957年,哈尼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23.黎族:黎族生活在海南省最南端“天涯海角”地区。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钱铃双刀舞、打柴舞、舂米舞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24.高山族:高山族的衣服主要用麻布、棉布制成,样式各地不一。一般男子穿披肩、背心、短褂、短裤。妇女穿短上衣、围裙和自肩上向腋下斜披的偏衫,在衣服上加刺纹绣,并佩戴用贝壳、兽骨磨成的装饰品。高山族人民能歌善舞,精于雕刻和绘画。

  26.水族:水族服饰最有代表性的是女性的服饰。上衣为紧身窄长袖右开襟,襟沿镶绣有花边,与汉族的“姊妹装”颇相似,但袖长而窄。身短而紧是与汉族“姊妹装”的微小区别。

  梦见家里着火

  27.瑶族:瑶族青年男女婚前交往比较,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对歌活动来进行。对歌一般出现在节日和婚娶等活动中,农闲季节青年男女串寨或走亲戚也要进行对歌活动。 28.拉祜族: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十月十五至十七的“葫芦节”,拉祜族人还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过驱虫护粮的“火把节”、农历八月间谷物成熟时过“尝新节”。

  29.僳僳族:僳僳族的重要节日“刀杆节”的活动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下火海”,二是“上刀山”。

  30.怒族:怒族村寨多分布在怒江两岸的山腰台地上,房屋样式有木楞房、千脚落地屋等,片石屋顶房是用地区特殊石材资源建盖的特色住屋。

  31.布朗族:布朗族喜食竹筒饭以及各种副食、蔬菜、肉类。食垛生,食通过独有方法制成的各种南咪、酸茶。还食用山野里的各种虫类。

  32.赫哲族:在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33.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34. 普米族:普米族有礼的习俗,男女长到13岁时要分别举行“穿裤子礼”和“穿裙子礼”。

  35.佤族:佤族地区较多绘画及雕刻像,虽相对粗糙,但却充溢着早期人类的审美理想。绘画见于大房子的木板壁上,用炭黑、石灰、牛血涂绘,图案有动物、人物活动和山水等,画法粗犷简明,风格与在佤族地区发现的距今3000多年的沧源崖画相类似。雕刻物则以人像、牛头居多,放置于门头及寨桩上。

  36.京族: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38.羌族: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39.景颇族: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43.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伊斯兰教,也有一部分。

  44.塔吉克族:塔吉克族的许多传统节日,与当地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相同。

  46.独龙族:独龙族有日食两餐的习惯.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47.中国俄罗斯族:风俗习惯与俄罗斯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东正教,使用俄语和俄文,也用汉、维、哈文。

  48.裕固族:裕固族生产和生活上用的大部分用具也都是毛皮制成的。裕固族主要格鲁派(黄教)。

  49.撒拉族:撒拉族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严禁在清真寺内及其附近地吐痰或携带之物进入清线.仡佬族:即中国古代“僚人”,仡佬族很喜欢吃辣食,吃法很多

  51.锡伯族:族人喜爱骑马射箭。因而,锡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誉。他们能歌善舞,“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

  52.拉祜族:拉祜族大乘佛教和教。民间文学也极为丰富,传统的乐器有“芦笙”和“三弦”。

  53.基诺族:基诺族待客真诚,在民间一直保留“生分熟吃”的习俗,即捕获到猎物之后,凡是见到捕获者的人,生时都可分一份,熟时都可去吃,直到吃完为止。饮酒也是如此,只要客人不放杯,主人一定要奉陪到底。

  54.珞巴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多信巫教。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狩猎,擅长射箭。

  55.畲族:有客人到门,都要先敬茶,一般要喝两道。有一种说法:“喝一碗茶是无情茶。”还有说法:“一碗苦,两碗补,三碗洗洗嘴。”客人只要接过主人的茶,就必须喝第二碗。如果客人口很渴,可以事先说明,直至喝满意为止。若来者是女客,主人还要摆上瓜子、花生、炒豆等零食。

  56.汉族:中国最大的民族,分布较广,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其传统住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实,主要是为了保暖;居住在陕北的汉族,则以窑洞为住房,窑洞不仅冬暖夏凉,而且不占耕地面积;居住在南方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以木建房为主,讲究飞檐重阁和律卯结构。

  展开全部布依族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备粑粑、米酒等节日食品,除夕夜守岁至天明。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担水,谁先担回第一担水,就说明她最勤劳、最幸福。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合作赞助: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