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长沙俗称过年。长沙人过年须过大半个月,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为止。这个习俗延续了几千年,与南朝梁时《荆楚岁时记》所记基本相承。
岁终之日叫除夕,或叫大年三十,户户剪彩纸,贴春联,全家团圆聚饮,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团年饭。掌灯时分,焚香鸣炮,拜祖先家神,叫辞年,并接灶神祭祀。小孩则成群结队打着灯笼依次去邻里人家,进门曰:“请辞岁”。
年三十夜,长沙农村家家火炉中燃着一个枫树蔸(或松、栗等树蔸),叫“年财佬”。男女老幼围炉共话,长辈给小孩压岁钱,全家品吃猪脚炖萝卜,欢坐待旦,叫“守岁”。
正月初一,古称元旦、元日,自古“爆竹闹元日,万众纵情欢”。辛亥后,将公历1月1日叫元旦,改夏历元旦为春节。
大年初一,家家于鸡鸣时分即起,男女老幼换上新衣,由辈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开大门,鸣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说开财门。此外。儿孙依次向长辈拜年。
大年初一民间的讲究、禁忌颇多。有的于除夕在大门合缝处贴红纸“财”宇,在当眼处贴“开门大吉”、“对我生财”之类的吉利语,开门时高声诵之,叫开门见喜、开门见财。出天行时,观风向天色,卜来年收成,认为“北(风)主丰,南主歉”;阴多晴,暗多雨。在阶基和柴湾堆很多柴,谐多财。元旦抱柴进门,意“进财”。
初一不倒垃圾不扫地,非扫不可时,扫帚不向外而向柴湾扫。有的读书人则书写“人寿年丰”、“五谷丰登”之类的吉利语,叫“新年发笔,大吉大利”。初一特忌粗俗不雅之言,以为此日挨了骂,要挨一年的骂。
大人总要事先小孩:初一要说好话!万一小孩说漏了嘴,大人马上解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如不小心摔破了东西,要说“打发打发”;若酒杯倒了,要说“酒泼红地”。
初二日,女婿到岳家拜年,所谓“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长沙四乡有请春客的习惯:约定几代姑婿甥侄和其他亲友于某日聚饮。初八以后,熟人见面,互道“请拜个迟年!”至十五日,一般不提拜年了。
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又名灯节。长沙谚云:“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元宵观灯,唐代已风行,宋时更盛。文天样曾记叙衡州上元张灯盛况:“士女倾城”、“观者如堵”、“骈肩累足”、“咫尺音吐不相辨”。长沙灯市,多篾扎纸糊各式灯笼,或悬之庭户,或列之街衢。
更热闹的是,赶庙会、唱大戏、耍狮舞龙骑竹马等迎春文艺活动此时达到,常喧闹通宵,故名闹元宵。其中以舞龙灯最为普遍,城乡街坊村寨庙家族几乎都扎“龙”。民间认为耍龙可保清吉,所以“龙”所到之处,鼓乐齐鸣,鞭炮不绝,多赐以包封。已婚未育妇女,往往让“龙”转绕其身,或让“龙”在床上缩聚成围,上骑一小孩,名麒麟送子。
俗称“过年”,包4102括除夕到元宵节之前的整段时1653间。为过好春节,一般在农历十二月下旬即着手准备,有童谣曰:“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上街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砍猪肉(或杀肥猪);二十七,杀阉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样样有;三十日夜,团圆酒。”除夕日,户户贴门神、春联,洒扫庭院,洗澡换衣。除夕夜合家吃团圆饭,菜式丰富,且有鱼上席,表示年年有“余”。饭后守岁,长辈给小孩压岁钱,至凌晨子时燃放鞭炮,辞旧岁迎新年。正月初一为“春节”,忌扫地、倒垃圾,忌说不吉利的话。起床后,先向尊长拜年,早餐吃面条,意为长发吉祥。外出时谓之出行,至当地土地庙祭祀,回家时,折一束树枝,谓之“发财”,然后,到亲友家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日止。春节后,凡第一次见面均需打拱作揖相互拜年,说吉祥话。春节期间,耍龙、舞狮,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亲朋互相宴请,叙情话旧。
拜年的次序,有“初一崽(给父母拜年),初二郎(女婿给岳父拜年),初三、初四女回娘(女回娘家拜年),初五、初六拜地方(拜朋友)”。
新中国成立后,上述习俗除外多有沿袭,并增加“拥军优属”活动,部分单位举行“团拜会”,代替走家串户拜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冷秀珍艾雀
展开全部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2113中国古5261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4102触角,凶猛异常1653。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年”兽的。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藤玉枝隽婉
维塔斯发律师函
所谓“封岁”(也称分岁、4102坟岁、拜年坟1653),就是接老祖回家过年。“封岁”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同时人们祖先神灵可以子孙后代,使之兴旺发达。
“封岁”的祭祀仪式相当隆重。大年三十上午开始,下午达到。当天家族中的男男(老社会时女孩不去封岁,如今子孙后代扯着长龙封岁是一个家族人丁兴旺的表现)带上米饭、鱼肉、纸钱、纸花、香烛、鞭炮、酒水、公鸡等祭品,来到已故长辈和先祖的墓地。
先将墓地周围的杂草锄除,给祖坟添土,并挑选一位最有出息的晚辈在先祖的坟顶上插上摇钱树。接着按程序举行祭祀仪式:家中年在先祖坟头压上纸钱,再在墓碑前点上香烛,供上米饭、鱼肉等祭品,宰杀公鸡并将“血食”淋洒在纸钱上和墓地石碑前,然后焚烧纸钱。
烧过纸钱后,由年告诉先祖们,今天是大年三十,亲人们请他们回家过年来了。并由这位年向祖先汇报一年来晚辈们的得失。有的家里娶了媳妇,有的添了子孙,有的子女考上了大学,有的升职,有的发财,这时都要向祖先表达谢意;有的家里不顺不睦,有的,也要祈求祖上庇佑来年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