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善理 通讯员 杨万里)10月15日,记者在永州市零陵区水囗山镇牛塘尾村,见到了一座长达110多米的清代石板桥。该桥保存完好,桥面平整,桥体坚固,桥上行人、牲畜仍在通行。据了解,这是位于湘桂古道上永州境内目前保存最好、最长的古石板桥。
金秋时节,石板桥两旁金黄水稻荡着层层涟漪,行走在桥上,远处青山隐隐,近处稻浪飘香,恰似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风景画。
这座名叫鼎仙桥的石板桥离地面高约1米,共有56个石桥墩,桥墩由长约1米的条石堆砌,桥面由宽0.8米、厚0.5米的48块长短不一的长方青石板搭建而成。其中最长的一块青石板长7米多,重约10吨。
据村里84岁的熹老人介绍,这座石板桥建于清光绪24年,即公元1898年,至今做梦梦见洗头整整120年。建桥时刻有石碑记载,村里的赵氏家谱也有记录。据碑文和族谱记载,为了修建此桥,村民前后用了几年时间。熹说,建桥用的青石都取自该村后山的半仙庵,从山上到石桥有几公里程,山高窄,当时是怎样把重达数十吨的石头搬下山砌上桥的,村民们至今仍未弄清楚。
村民介绍说,牛塘尾村古时地处湖南通往广西的湘桂古道旁,明清时期,这里有米铺、伙铺、铁匠铺、裁缝铺等商铺几十家,后山上还有一处香火很旺的鼎仙庙,每年来这里朝拜者多达上万人。
赵氏族谱记载,牛塘尾村赵氏家族是明朝时从江西搬来,原来石桥架设的是简易竹木桥,每遇洪水竹木桥均被冲走,来往商人和村民无法经过。到清代光绪年间,由村民蒋长富牵头,组织村民出钱出力,并向来往经过此地的商人发岀捐款修桥,前后得到300多名商人的支持赞助,石桥于清光绪24年竣工建成。
“石板桥历经120年风雨洪水,仍然坚固完好,先祖们不偷工减料的质量意识值得后人钦佩!”熹说。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