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永州人文历史 > 正文

古越文化——东阳人文之源

类别:永州人文历史 日期:2018-5-29 6:58:43 人气: 来源:

  东阳文化形态属越文化范畴,东阳人文和人文的本源是古越文化。这里,我们运用“越文化”这个概念,其主要涵摄,一是指古越民族所创造的文化,二是指于越勾践之地的文化。《国语·越语上》载,春秋战国时“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西至于姑蔑”,“句无”在今诸暨、义乌交界处,“姑蔑”故城在今龙游县北,这就是说那时的越国辖地包括今衢州、金华一带,东阳地属越十分明确。越王无彊以后,于越王统已失,但部族依然以会稽山为聚居中心,延续到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推行郡县制,东阳地为会稽郡诸暨县所辖,然其地属越没变。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取会稽析诸暨置吴宁县,为东阳建县之始,建吴宁县是孙策定江东王基,巩固会稽郡,向西发展的战略部署。吴宝鼎元年(266),析会稽置东阳郡,吴宁入东阳郡,然以会稽内史督浙东五郡为格局,吴宁的心态仍存大会稽的概念。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据现代学者考证,距今7000—6000年前,卷转虫海侵中,随着海平面的提高,越族渐次退出今宁绍平原,进入会稽山腹地,并辗转于会稽周边的丘陵山地。东阳地以东白山为主峰的会稽山脉及东阳江流域的丘陵山地,正是古越先民辗转迁徙之地。战国时期,楚国大败越国,越族居民的一部分又一次流徙至东阳地域。先后迁入东阳地域的古越先民,逐步在易于耕作的东阳江流域定居下来,并出现居住相对集中的村落。他们成了东阳地域新石器文化和商周文化的创造者,成了东阳人文的肇基者。

  越文化赖以产生、发展的土壤是灿烂的新石器文化,20世纪先后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遗址,马家浜文化遗址,良诸文化遗址,都反映了越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而在东阳境内的横店、白溪大潦、千祥金村、巍山三甘塘等地先后发现的石刀,石斧、石镞、石铲、有段石锛等生产工具,夹砂陶、印纹陶、鼎、鬲、豆等生活器具以及青铜器,玉璧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与越文化的新石器遗存是一脉相承的。这就足以说明,东阳文化的发展与越文化是同步呼应的,古越文化从地域到内容都涵盖了东阳。由于古越先民的定居,东阳地域成为金衢一带先秦文化最发达的地域。相继出土的古渊头、李宅十二山头、渌石油塘山背的商周原始瓷、渌石金鸡墩、祥湖石角山等石棚石盖墓遗迹,古渊头来龙山、沈良野猪山、、渌石油塘山背、李宅十二山头、上卢清塘坞、陈塘沿法兴山等墓葬群就是历史的。

  就民俗风情而言,古越先民“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鸟田象耕”(王充《论衡·书虚篇》)在东阳现存的史籍中已无从考查,然而东阳境内长期存在的如捉鬼、招魂、等巫术民俗,定基、上梁等建筑民俗,红白喜事礼仪民俗,霉豆腐、霉干菜、酿曲酒等饮食民俗,城隍、财神、庙会等民俗,播种、除草、施肥等生产民俗以及岁时节令习俗,与越文化都有种种传承关系。以祭祀民俗为例,东阳人俗称祭祀为“请”,祀祖向内,八仙桌板面直摆,祀神向外,八仙桌板面横向,这种“横、直祖”的约定俗成的规矩与绍兴是一样的。

  文化传承,人是重要的载体,在上古时代,人几乎是文化的唯一载体。大禹和勾践是越文化的重要载体,自然也是东阳人文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大禹的卓苦勤劳之风和勾践的坚确之志是千古的东阳人文的雏形。

  《史记·夏本纪》载,禹吸取父鲧治水失败的教训,以疏导之法,平水土、归九流、居外十三年,栉风沐雨,劳神焦思,薄衣食,躬耕于农。据传大禹治水到东阳地域曾登上禹山、九峰山、黄藤岩、大盘山、狮岩山,观测水流地势,构思疏导方案。大禹登八面山,凿开金鸡垅,南江一带由汪洋变为南江平原。八面山因而得名“夏山”、“禹山”,山顶有“禹王庙”,山麓有“禹迹亭”,周边村落夏厉墅、夏阳山、夏溪滩,行政乡禹阳、禹东都因夏山而得名,南上湖因其南夏山之上有池曰“顶湖”(又名上湖)而得名,以及以“渡”、“浦”、“湖”、“湾”、“潭”、“滩”而名的村落都与夏禹治水的传说有关,而且以禹山为中心的各都乡众多习俗、人文事象都与夏禹有着种种联系。可以说,在这里形成了人文内涵极为丰富有待人们去开掘的禹山文化。

  大禹治水,在东阳家喻户晓,有口皆碑。在历史长河中,这种融入人们的思想、,其影响之深远是无与伦比的。水患治理,旱灾防范,不可能靠一个英雄神灵的和他的活动,但人们崇尚大禹“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挂不顾,履遗不蹑,功未及成,愁然沉思”,那种劳其,殚精竭虑的。这种,造就了东阳人“人定胜天”的观念,铸就了东阳人卓绝勤劳的作风和不折不挠的个性。

  东阳两江,流宕不羁;湖泽、沙滩比比历历。临江地名,为湖、为滩、为湾、为潭者,记述着两江流域沧桑变迁的史迹。历代先民和有识之士为修堤筑坝、砌堰开渠,渍汗淌血,,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几十年中,横锦、南江、东方红等大中型水库相继建成,浪坑、小溪、洋坑、东溪等小型水库星罗棋布,东阳南北两江疏浚河道,加固堤坝,截弯取直,沙滩改田,成效显著。在两江,建库筑坝的战斗中,境内干部齐上工地,肩挑手推,日夜兼工,民工都自带工具、口粮、驻守工地。1960年12月15日横锦水库大坝就有26386人在施工。他们是当代大禹,是大禹的继承者。

  民间传说称“八面山,元宝山”,八面山和大禹的传说很多,其中金水牛的传说一直为东阳人所津津乐道。金水牛的故事成了东阳人励志创业,掘金生财的财富。20世纪以来,横店的崛起,是东阳人以其智慧、毅力和创新,继承、了大禹,把“金水牛”引出来了。可以说,横店人的成功是大禹在新时代的体现,是以大禹为雏形的东阳人文的物化。

  越文化的历史中心人物当推勾践。勾践因其在“国为墟棘,身为鱼鳖”的情况下“转死为生,以败为成”,复国而霸,固然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上都属罕见,而融入东阳人文的是他“躬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的自律,“明于知人,躬自任贤,乐于听谏”的旷达胸怀,“坐卧即尝胆,饮食亦尝胆”,“苦身劳力,夜以接日,内饰兵政,外事诸候”的励志图强。

  越国的兵败,带来越国的灾难;越国的灾难,造就了越国忧国思民的明君和尽忠为国的,激发了越国人顽强不屈、不折不挠的意志,创造了越国的文化,陶冶着包括东阳人在内的越地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东阳人以耕织为事,胼手足,为求温饱而,且长期养成了“日用、饮食、服饰、器具一以简为尚,不事文饰;其声色,游燕、玩赏、花石之乐,举不崇尚”的勾践越风。他们在的困扰中,以“卧薪尝胆”,穷则思变,自力更生以他们的睿智和巧手不断拓展新的生产领域。在建筑匠作中发展了木工、泥工、石工并分蘖出木雕、石雕、砖雕等工艺;在篾匠的基础上发展了竹编工艺;在冲积土上发展了中药材、糖蔗;在烂湖田里种席草,丘陵山地植桑种枣等等。近年,又挖掘并发展了香榧、小京生花生等传统农产品。

  的自然、强国压境的地理,造就了古越先民竞争的意识和强悍好斗、峻烈轻死的民风。这种越国遗风在东阳一直延续下来,唐代黄巢起义,宋代方腊起义,元代杨镇龙起义先后威震东阳。县民为拒、抗倭寇,设寨反击,甚是骁勇 ,明末许都“白头军”起义威震两浙。到了近代,僧大恺与秋瑾、陶成章等联络,树义旗,反封建,号称“九龙党”,使封建营垒胆寒;“五四”以后,更出了北伐名将金佛庄,日本侵华,军民奋起抗战,大小战斗四十余次。

  勾践作为一国之君,也有其功利主义和既又保守的性格矛盾。而且他也是受古越文化整体性格制约的。古越时代,越地先民处于远离中原与缺少交往的中,其眼光短浅,缺少开拓。在竞争中能迸发出卓绝勤苦的和创造活力,但一旦一定的得到满足,则容易产生固步守旧,这种来自古越的文化心态,在东阳已逐渐融入“盆地”观念,而且影响较为深远。

  夏禹治水和勾践“卧薪尝胆,励志图强”,都在东阳历史传承中凝聚为一种文化心态,积淀为一种地方特色浓郁的人文。这种就是东阳世代相传的土布衫、霉干菜的原型。生于斯长于斯的东阳人,由东阳人这个群体孕育而成的各业精英及百工工艺、教育、建筑为代表的“三乡”文化,都是从古越文化母体中获取基因,并不断地吸取其文化乳汁成长起来的。

  文章延伸关键词325游戏 华人捕鱼

关键词:人文之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合作赞助: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