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期以来,人们对红军长征在永州的历史地位认识不甚明朗,一些党史、军史著述的有关介绍也过于简略。时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永州市党史与地方志征集编纂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调查史实、梳理史料,认为红军长征在永州的历史地位可概括为四个“第一”,即:永州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央、中革军委筹划长征时就拟定在永州建立第一个根据地;红军总部在永州颁布实施第一个少数民族政策文件,标志着党在长征中开始把民族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央局“禾塘会议”展开红军长征途中第一场争论,正式揭开了纠正“左”倾错误的帷幕;永州是中央红军突破第四道线的首要阻击战场,为掩护和中革军委机关最后突破湘江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意在通过细致分析,确立红军长征在永州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篇章在党史、军史上应有的地位。
1934年8月、11月,红六军团西征探、中央红军长征突围,先后经过永州。在这里,红军将士以坚定的、英勇的献身和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冲破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写下了红军长征史上的篇章。
永州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处,境内横亘越城岭——四明山系、都庞岭——阳明山系和萌渚岭——九嶷山系;零陵古城占据零祁盆地中心,道县地处道江盆地中心。“三山围夹两盆地”的地理格局,构成天然的军事屏障。史称永州“踞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庾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镇东北可入中原之腹地,控西南可扼广西边陲之咽喉。
长征时期,永州处于宜章至湘江间广大无堡垒地区之中,军事力量薄弱,军事设施很少,无法正常施展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此外,永州交通基础差,东南方向没有一条公、水,只有一些古驿道可供通行,敌人的机械化部队无法灵活作战。
1934年7月23日,中央处、中革军委发布《给红六军团及湘赣军区的训令——关六军团转移到湖南创造新苏区问题》,对转移线、到达地域等作出具体:从遂川的黄坳、上下七及其附近地域突围,第一步到达湘南桂东地区,发展游击战争,推广游击区域;第二步到达新田、祁阳、零陵地区,发展游击战争,创立新的根据地;第三步横渡湘江,向新化、溆浦之间的山地发展,并向北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取得联络。《训令》指出:“目前苏维埃运动发展的一般的状况是在江西及四川存在着巩固的苏维埃区域,而湖南将成为两者将来发展联系的枢纽。”永州距中央根据地的中心瑞金和红二军团所在地湘鄂西根据地均为五六百公里,是连接两地的中枢,进可攻,退可守。红六军团万一突破不了潇水,可以依托阳明山建立根据地,吸引和牵制敌人,减轻红军主力的军事压力,并将此根据地作为随后中央红军途经永州突破潇水、湘江时东北方向的有力掩护。如果突破潇水、湘江不成,也可作为中央红军的一个新的落脚点。“当时,热切希望阳明山能成为与井冈山遥相呼应的另一个根据地。”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开始西征。进入永州后,21日至27日,先从东向西沿阳明山南麓直插湘江东岸,遇阻折回,从西向东深入阳明山腹地市,再转向阳明山东南部突围出去,大体上绕着阳明山转了一圈,其目的是在摆脱敌人的同时,察看阳明山是否适合建立根据地。此外,万一渡潇水不成或渡湘江不成,有了阳明山根据地作为战略支撑,红六军团或中央红军撤退时就有了安全保障。
红六军团进入阳明山后,发现这里地瘠人稀、物资匮乏、活动区域狭小,不利于建立根据地,遂放弃这一计划。计划虽未实现,但发挥了为中央红军长征侦察、探的先遣队的作用。
1934年11月中旬,面对当时严峻的局势,中央、中革军委曾计划在守敌兵力薄弱、群众基础较好的湘南地区建立根据地,以应对红军万一突破不了潇水、湘江之不时之需。据李一氓回忆:“在由江西进入湖南的时候,中央把红军当中湘南籍贯的连排级干部集合在一起,约二百多人,成立了一个湘南营。……这批湘南干部就是准备在湘南立脚之后,去开辟地方工作的。”
二、红军总部在永州颁布实施第一个少数民族政策文件,标志着党在长征中开始把民族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永州历来是瑶、壮、汉多民族杂居的地方。1934年11月19日,在蓝山县界头村,红军总部发出《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指出:“野战军今后的机动和战斗都密切地关连着争取少数民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实现我们的战略任务有决定的意义。”这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制定的第一个具体的民族政策文件。
(二)红军在江华、永明等县编印、发布《告壮、苗、瑶族书》《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原则》及《对瑶苗民族的口号》
1934年11月25日,红九军团进入江华,军团部编印了红军《告壮、苗、瑶族书》。29日,红八、九军团进军江华、永明途中,红军总部发布了第二个少数民族政策文件——《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原则》及《对瑶苗民族的口号》,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民族政策。
红军长征在永州认真执行中央制定的民族政策,有力地增进了民族感情。少数民族群众主动为红军带、架浮桥、烧茶水和救护伤病员。红九军团在江华沱江设立扩红接待站,唐顺洪等150余名青年报名参军。红军在永明县城资本家开的“仁和当”后,叫穷苦人认领所当物品,更令群众拥戴,一下子就扩大了200多名战士,且多是瑶族和苗族。
红军在永州制定和发布少数民族工作文件、并付诸实施,是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的实践,为党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1934年11月长征途中,“同王稼祥、张闻天在一起行军或宿营,常常谈论党和红军的大事。进入湘南以后,开始对他们说明和分析第五次反‘围剿’中李德、秦邦宪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王稼祥最先支持意见,认为要扭转党和红军的危机局面,必须开中央局会议改变中央领导。张闻天也很快接受了的主张,并且在中央局内开始反对李德、秦邦宪在军事指挥错误方面的斗争。尔后,又同、等谈话做工作,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王稼祥等在反对博古、李德等的“左”倾错误上形成共识,为召开“禾塘会议”创造了条件。
11月17日晚,中央常委在九溪桥召开敌情通报会。会后找最高“三人团”,提出在敌人重兵围追堵截的情况下,进入两条河(潇水、湘江)之间,是进入军事死地,应当利用湘南地区党和群众基础较好的条件,乘敌军周浑元、薛岳两部未能靠拢之际,组织力量反击,寻歼敌军一部,扭转战局。彭德怀也:以三军团迅速向湘潭、宁乡、益阳挺进,长沙,在灵活机动中抓住战机消灭敌军小股,蒋军改变部署;中央率领其他兵团,进战溆浦、辰溪、沅陵一带,迅速发动群众创造战场,粉碎敌军进攻。否则,将经过湘桂边之西延山脉,其后果是不利的。这些均未被采纳。
11月21日,红军进至宁远,提出:红军不过潇水,不攻道县、江华,而是沿潇水东岸经保和圩、雷家坪等地,攻占零陵栗山铺,向东北攻祁阳,过湘江后在两市镇或宝庆(今邵阳)一带与敌决战,然后相机返回中央根据地。这一又被置之高阁。
中央红军渡过潇水后的局势是:1.凭借湘江,把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但由于各敌军貌合神离,调动并不迅速,也未按指定时间到达集结地,红军指战员可短暂休整;2.红军如果被敌军包围在湘江东岸,就会陷入进有湘江拦,退有潇水相阻的境地;3.要向广西进军,则必须夺取湘桂交界处的永安关、高木关、雷口关、清水关。在军新的合围圈形成之前,红军是继续西进,与敌军在湘江地区展开决战,还是在其他地区寻找战机,打破军的包围? 中央局到了必须决断的时候。
11月25日,中央局在道县禾塘村召开紧急会议(史称“禾塘会议”),最高“三人团”在会上提出从广西渡过湘江的意见并展开讨论。等人再次力陈西渡湘江的性,但中革军委最终决定:左右两翼分别从永明县和道县进入广西,分四纵队从兴安、全州一带抢渡湘江。因此,又红军不要在界首渡湘江爬越城岭。这一主张也被。傍晚,中央纵队、中革军委纵队行至豪福村。中央、红军总部发布《野战军突破敌人第四道线,抢渡湘江的命令》。同时,发布《关于我军向全州、兴安西北之黄山地域进军的作战命令》。红军因此了在湘南歼敌的良机,继续西行,血染湘江。
后来,在《遵义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1935年2月或3月)中说:“遵义局扩大会议的召集,是基于在湘南及通道的各种争论而由黎平局会议所决定的。”秦邦宪(博古)在《在中央局会议上的发言》(1943年11月13日)中也提到:“长征过程中毛起来反对错误领导,从湘南争论到遵义会议。”
有研究者认为,“湘南争论”是指红军进入湘南后,、彭德怀等正确线代表与李德、博古之间的争论。而事实马伊琾上,红军在渡过潇水之前,一直仓促行军,处在穷于应付的被动状态,、彭德怀等虽多次提意见,但无法在中央局展开争论。据肖月华回忆,有个“道江会议”是“湘南争论”的主要地点和形式。作为李德夫人,肖月华有条件了解会议实情,但因禾塘附近有一条永明河,她将“禾塘会议”误为“道江会议”了。根据这一史实,笔者结合在道县等地搜集到的情况,认为“禾塘会议”上展开的激烈争论,就是“湘南争论”。以“禾塘会议”为标志的“湘南争论”,奏响了遵义会议的先声。
四、永州是中央红军突破第四道线的首要阻击战场,为掩护和中革军委机关最后突破湘江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4年11月15日,红军继续西行,横贯在前的是河面宽,河床深,水流湍急的潇水。在潇水岸边的天堂圩、道县间堵截红军。要过潇水,必夺道县。红一军团命令红二师第四团22日必须先敌占领道县,同时以第五团在潇水上游渡河,协同第四团作战。22日拂晓,红四团攻入道县南门,红五团占领城西各据点。
红一军团夺取了道县,红九军团则占领了潇水的另一个渡口江华,红军因此控制了过江通道,将敌人在潇水以东,为红军主力顺利渡过潇水创造了条件。
红军占领道县后,纵队和各军团相继渡过潇水,集结于道县至永明西郊的潇水西岸。同时,利用潇水这一天然屏障,布兵阻敌。红军在道县城北斜皮渡至江华沱江的潇水西岸,还修筑了一条长达100多里的坚固防御工事。11月24日,敌军轮番轰炸潇水沿岸。红一军团组织火力,击中709号战斗机,并俘获两名飞行员。第二天,周浑元部万耀煌师从白马渡偷渡潇水,十几次冲锋均被红军打退。之后,敌军又从道县城北的斜皮渡偷渡潇水,也被红军打退。26日,红军主力从道县县城和下关撤出,退守城西阳乐田、潘家岭一带。当天下午,敌军渡过潇水,进入县城,几次向城西红军阵地发起冲锋,均被打退。红一军团把敌军逼在城内3天,掩护了红军主力安全西进。同时,敌原、李云杰部从葫芦岭、茶园强渡潇水,也被红五军团在潇水以东。
红八军团进入永明后,中革军委两次电令“不惜任何攻占三峰山”。命令红九军团之工兵连、迫击炮排火速至三峰山,协助红八军团攻占该隘口。11月28日,红八军团前锋在红九军团工兵连及迫击炮排配合下,两次向三峰山发起冲锋,都未得手,只好退至山下程义家待命。
11月29日,红八军团主力从道县进驻永明县城驻扎三天。红九军团主力也于同日兵分两进军永明。左从江华山口铺、白竹塘,过永明之梳山、松柏、枇杷所、缸屋厂,南逼至永明与富川交界之永济亭。然后进入永明县城,与红八军团会师。右从江华大干罗坪到达县城后,红九军团一部朝龙虎关方向行军,佯攻龙虎关,至回岗、西村、凤塘,然后迅速掉头折至井边杉木冲,到三峰山下之瓦扎湾、程义家,与攻打三峰山之红八军团会合。
红军佯攻龙虎关,造成红军欲从永明经龙虎入广西腹地的态势,吸引桂军将主力从全州、兴安移至恭城、富川附近,从而减少了全州至兴安湘江沿岸的防御兵力,有利军突破湘江。
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从广西全州、兴安间强渡湘江,并于17时下达了向全州、兴安西北之黄山地域进军,强渡湘江的作战命令。同日,中央、红军总部发出命令:“为着胜利进行这次战役,要求野战军全体人员最英勇不顾一切地行动。”
红军各军团接到命令后,迅速抵达永安关一带。扼守潇水以西阵地的红一、五军团边打边撤。27日,一军团一师在阳乐田、潘家岭一带周浑元部。28日,红一师撤出阳乐田,赶赴全州作战。29日,接替红一师阻敌的红五军团第13师与周浑元部、道县保安团激战,牢固控制高明桥,把敌人堵在桥东一个晚上。11月30日,红八、九军团后续部队及担任掩护的红五军团第13师最后离开道县,经永安入广西。
中央红军在永州这个重要的阻击战场上浴血奋战,为完成和总部“在敌人优势兵力及其部分的完成其堵我西渡的部署条件下,来突破敌人之第四道线并通过湘江”的战略任务提供了必要的。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