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永州人文历史 > 正文

宣城:人文首盛开元寺

类别:永州人文历史 日期:2019-11-7 3:30:21 人气: 来源:

  开元寺位于宣城市区内陵阳第三峰上,是已知宣城建造时间最早、名声最大的之一,历来是高僧参研佛法、文人雅士登高凭眺的绝佳之地, 1700多年的历史沧桑,无数的诗词歌赋,开元寺已经演化成宣城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

  开元寺最初名永安寺,其始建年代,据唐人李峤《宣州大云寺碑》:“宣州大云寺者,本名永安寺,晋义熙二年之所立也。”(《全唐文》卷二四八)则建于东晋义熙二年(406)。杜牧《题宣州开元寺》诗题后小注亦云“寺置于东晋时”(《全唐诗》卷五二○)。府、县志没有明确记载始建年代,但考其名既为“永安”,则似应前推至西晋永安年间。查西晋“永安”年号只有公元304年这一年,故永安寺始建年代当应定为304年为是。永安寺建造之时,同时造有佛塔,塔随寺名,故名永安塔。

  历经南朝风雨,到了隋朝时,永安寺、永安塔已久废,在旧址上盖起了粮仓。仁寿二年(602)二月,隋文帝杨坚大畅佛法,令高僧法侃往宣州安置佛舍利。就在隋文帝下诏之日,原永安寺旧址即已有了,“夜放,红赤洞发,举焰五丈,广一丈许。官人军防千有余人一时奔赴,谓是火起,及至仓所,乃是光相。古老传云,此仓本是永安旧寺也。至于明日,永安寺拟置塔处又放。”(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一《释法侃传》)三月,法侃到了宣州,听说此事后,令人发掘官仓发光之处,“果得石函,恰同棺样,不须缮造”,于是重新建造宝塔,“因藏舍利”。一时宣州大地祥瑞频降,“甘露凝于树枝,香甘过世;又感紫芝一枚生于舍利堂壁,九枚盘曲,光色殊异。遂令以表闻奏。”此时永安寺有无重建,史无。

  到了唐开元二十六年六月一日,唐玄又诏令大云寺统统改名为开元寺(《唐会要》卷四十八),宣州大云寺自亦改名开元寺,并得以进一步扩建,开元寺水阁当即建在此时。此时的开元寺更加雄伟壮丽,杜牧《题宣州开元寺》诗说:“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可见一斑。文人墨客纷至踏来,在此凭眺宛溪河两岸的风景,浮想联翩,流连忘返。许浑“汤师阁上留诗别,杜叟桥边载酒还。”释皎然“登望思虑积,长亭树连连。悠扬下楼日,杳映傍帆烟。”赵嘏“朱槛夜飞溪雪,碧林晴隔马蹄尘。波穿十里桥连寺,絮压千家柳送春。”自唐至清,留下了无数的吟咏之作。

  南唐时,开元寺大殿和开元塔曾经过大规模整修,其过程不得而详。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碑目》卷一著录有佚名(当为徐知证)的《开元寺大殿记》和宣州司户参军孟拱辰的《开元寺大殿记》,另有佚名(当为徐知证)的《多宝佛塔记》和孟拱辰的《多宝佛塔记》,考孟拱辰于升元末保大初(约940—945)任宣州司户参军,则此次大修必在此间。时魏王徐知证为宣州大都督府长史,大修当是在徐知证的主持下完成的。另,此时开元塔已又称多宝佛塔,则可知“多宝佛塔”之名并不始于北宋。此时的广教寺几乎涵盖整个陵阳三峰及其周边地区,“今之东城内,自街以北,当日半属寺基。”可见其范围之广。

  赵宋奠基,景德年间(1004—1007),宋真大兴,开元寺也奉敕改名景德寺。寺内建筑有平云阁,其时寺有明惠大师,见梅尧臣《留题开元仙上人平云阁》诗:“背市面山色,平目观白云。渔舟溪上歌,游客栏边闻。俯檐翠柏瘦,蔓篱秋实蕡。”(《宛陵集》卷三十六)当涂人郭祥正亦有《怀平云阁兼简明惠大师仙公》诗:“跨空起高阁,北望敬亭山。白云无根蒂,舒卷随风还。或堕溪水上,却萦松石间。就之既明灭,了然不可攀。……缅怀大道师,焚香坐玄关。悲心度群苦,振锡鸣金镮。行当禀慈诲,惠照开昏顽。”(《青山续集》卷一)寺内还堆有假山,见梅尧臣《寄题开元寺明上人院假山》诗:“石是青苔石,山非杳蔼山。诸峰生镜里,小岭傍池间。”(《宛陵集》卷三十六)

  寺后还添了一座高大的铁佛像,面朝北趺坐,坐高仍有一丈多。史载此铁佛颇有灵应,南宋绍兴二年(1132)正月,佛像无故自动,“迭前迭却、若伛而就人者数日”,一会儿朝前,一会儿朝后,好象伛偻着身子求人移动的样子。人们不解所以,正月二十五日,城内果然发生大火,“燔民居几半”,人们这才恍然大悟:“火气盛,金失其性而为变怪也。”(《宋史》卷六十六《四》)

  作为龙飞之地,明朝时景德寺得以继续发展。洪武二十四年(1391),景德寺被朝廷立为丛林,宁国府僧纲司也设于寺西。同年,寿宁庵也归并于景德寺统一管理(元至治二年即1322年僧古囦创建,见《吴府族谱》卷三)。正统二年(1437),时任宁国府知府袁旭倡募,由僧寿源、肇琇主持景德寺,并仍命名为开元寺。正统十年(1445),朝廷颁赐《大藏经》一套贮存寺内。

  嘉靖四十二年(1563),应知府罗汝芳邀请,南京报恩寺僧守愚、南京天界寺僧果斌相继至景德寺开堂。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府罗汝芳重新募修开元塔,罗汝芳又与僧了十在大殿西建有对亭庵,邑人贡安国有记。邑人梅守德有游对亭庵诗:“小院新开寄北嵋,幽斋伊迩正相宜。敬亭苍翠堪供眺,禅榻烟霞足自怡。今古几人还具眼,容我独轩眉。每来便觉尘心净,茶臼频敲坐暮迟。”万历十三年(1585),知府廖恒吉重造大雄宝殿,邑人徐元太也捐资创建堂、藏经阁,后邑人汤宾尹也曾募资开元塔。

  然而,明朝后期,开元寺常被挪作他用。先是,嘉靖四十三年(1564),提学御史耿定向、知府罗汝芳借开元寺创办志学书院,宣城知县姜台也在开元寺基址上兴建宛陵精舍(计有致道堂、罗汝芳生祠、咏归亭、观复楼、号舍等建筑),用来讲习王阳明的之说。

  万历十七年(1589),邑人、刑部尚书徐元太休致归里后,他在开元寺周边大兴土木,逐步蚕食,“周遭数百亩缭以崇墉,冠以朱堂,回廊复阁,窈窕殊绝。启宅傍为园,园有邱有沼,有亭榭台馆,有略彴四五。沼傍立太湖石,石色深黝,嵌空玲珑。环水面曲折成磴,道上有竹柏松栝,嘉花美植,参天蔽地,参差摇曳于云际。文禽翠羽四时朝暮鸣聒不绝,水中鱼翛翛,与绿阴红亭相映射。草丛盘石,花覆履綦,真尘寰中也。”(袁启旭《留题开元水阁十首》诗序,《中江纪年诗集》卷三)此时的开元寺虽极繁华壮丽,但游人难已进入,就连“隔垣居人未有敢过而属耳者”,开元寺几乎变成了徐元太的私人家庙、花园后院。

  盛极必衰,自然常理。不到六十年,徐氏。入清后,宁国营守将入驻徐府,并将西半边卖给汪某。汪某亦不能守,后又以五百两银子卖给淮北某常监司。

  开元寺就在这夹缝中地着。顺治八年(1651),僧无碍募建千佛殿。康熙十年(1671),僧纲广识重建僧纲司寮舍。康熙十八年(1679),寺僧圆瑞与信众程七灏、李谆、汪尚礼、王良瑀、赵世兴、俞升等捐资重浚开元寺古井。康熙二十年(1681),僧官仲如在开元寺右建宝珠阁,知县邓性捐俸置香灯田十三亩。康熙二十二年(1683),知县袁朝选继邓性后续修开元寺塔。雍正三年(1725)、乾隆九年(1744)都曾递修过。乾隆四十七年(1782),署宁国知府萧登生劝募添建东西朝房。嘉庆元年(1796),藏经阁毁,邑中绅士募捐重建,并铁佛殿,僧蕴空亦千佛殿。太平军起,石达开曾驻军于此,开元寺殆尽,战后仅存地藏殿、铁佛殿。时期,宣城县曾一度在此设立临时。期间,仅存的地藏殿、铁佛殿也被拆除,唯有开元塔幸免于难。今存开元塔为宋代风格的楼阁式砖塔,平面为六角形,底边长八米。塔共9层,高34米左右。塔顶有三戟护环铁柱冲天,塔内有木梯可登临。

  自永安寺建成以来,驻锡于此的高僧很多。唐贞元年间(798年前后)有慧庄,长庆年间(825年前后)有元孚,大中二年(848)宣州刺史裴休迎请希运禅师到开元寺说法,后方重建广教寺以居之。北宋宣和二年(1120),杲十四岁即入景德寺。元代泰定元年(1324),宣政院掣可庭任景德寺出持。明代有如圭、贤闻等等,不一而足。值得一提的是,天宝三年(744)春,鉴真大师第二次东渡日本,因海上风浪很大,鉴真推迟行期,曾应邀到开元寺来演经说法。

  辉煌千年的开元寺终成历史化石,唯有幸存的开元塔孤独地矗立在陵阳峰上,随着日升,随着月落,在斜风细雨中无声地诉说着自己的往事。1987年,开元塔被宣州市人民公布为市级文物单位,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公布开元塔为省级文物单位,并划定了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然而随着短视的开元小区的建设,开元塔再无宁日,当你,偶尔午夜从塔下经过,是否曾听到过它无声的叹息?梦见老虎咬人

  

关键词:人文历史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合作赞助: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