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年前,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乘一叶扁舟,来到虞舜南巡之地——湖南永州,在体察民情之余,徜徉于湘山楚水,留下了《大唐中兴颂》等千古名篇,“大书深刻”在永州之野的悬崖峭壁之上,引来了历代文人雅士纷纷题崖追仿,从而形成了祁阳浯溪碑林、江华阳华岩、零陵朝阳岩、宁远九嶷山等多处摩崖石刻,汇聚成由7个国家重点文物单位构成的南国摩崖石刻群景观。
1200年后,生长于,在大学读书、工作20年,人称“愚教授”的张京华,应聘南下到湖南科技学院,来到“永州之野”教书育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永州的摩崖石刻结下了不解之缘,了一场与古代圣贤跨越千年神交的之约。
“我与永州摩崖石刻结下不解之缘,纯属偶然因素!”2月13日,张京华说起永州摩崖石刻,满怀深情。
张京华介绍说,现年80岁高龄的金春峰先生,是知名学者,是开辟了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冯友兰先生的第一位研究生。2006年4月,张京华邀请金先生等人到永州,参观位于永州古城零陵的朝阳岩。
眼看太阳就要落山,时间不早了,可是金先生仍然是慢慢悠悠,没有一点要离开的意思,等得张京华很是焦急,却又不敢催促。无奈之下,张京华不好打扰,只好走到另外一侧,也去读岩上的碑刻。突然,他的眼睛一亮:“邢恕!这不是河南的邢和叔吗?”
张京华曾在河南洛阳“伊川故里”,读过宋学奠基者程颢、程颐的书,知道“二程”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大叫邢恕,字和叔,人称“邢七”,河南人,同王安石、司马光、邵雍、黄庭坚等人相交甚好。史称他“博贯经籍,能文章,喜,论古今成败事,有战国纵横气习。”是当时的“大名人”。真没想到,邢恕也到过永州,而且,他留下的一字迹,还是那样清晰、那样隽秀,完好如新地刻在青白色的石面上。“这可是邢恕的真迹啊,而且和‘二程’的老师周敦颐的亲笔真迹相距不远。”这一刻,在张京华的眼里,这些“破石头”,和石头上断断续续、模模糊糊的字迹,全都活了起来,起来成了一个个有温度的活体。
张京华真正关注朝阳岩,关注摩崖石刻,便从这时开始,并一发不可。毗邻潇水的朝阳岩又称零虚山,苍苍半山,如在水上,当其晓烟初生,可以远视,可以独游,可以静观。朝阳岩内有流香洞,泉水流出岩腹,色如雪,声如琴,气如兰蕙,可饮可濯。朝阳岩和湖南科技学院只有一墙之隔。自元结始,几百年来,历代文人名士在此留下大量诗文墨宝,这里是一个书法与文学的宝库。
这些文学、书法俱佳的石刻,不正是研究学习的最好活教材吗?张京华索性将自己给学生开设的“古代汉语专题”课搬到朝阳岩,全班49人在这里上了一个学期的课。一个学期结束,授课的结果是,他的2个本科生各自出版了一本学术专著:《零陵朝阳岩小史》《零陵朝阳岩诗辑注》。在各类期刊网,还刊发了张京华师生团队撰写的100多篇关于永州摩崖石刻的论文。近日,110万字图文并茂的《湖南朝阳岩石刻考释》也正式出版,这是近现代以来国内第一部朝阳岩摩崖石刻全编。
近代著名史学家、金石学家柯昌泗曾说,“宋元碑可遇而不可求。”“或在危崖绝巘人迹不到之区,赢粮裹毡,架梯引絙,然后得之。”古贤将诗文镌刻在风景瑰丽的摩崖上,要访寻它,还确实不易。
“这些年京华教授像钻山豹一样,带着学生在人迹罕至的洞穴山崖间爬来爬去,永州摩崖石刻;又像掘地鼠一样,挖掘永州摩崖石刻的各种珍贵史料。他还广泛联系,多方联合,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研究永州摩崖石刻的机会和条件。在永州摩崖石刻与传承方面,张教授创造出了令人想象不到的业绩。”深圳大学教授用形象的比喻,对张京华研究摩崖石刻给予赞赏。
这几年,张京华以炽热的人文情怀,探索、研究隐于山野的摩崖石刻。冬日涉寒水,夏日扛木梯,以书生之躯,行劳苦之事。寒来暑往,不懈,用辛勤的汗水,了沉睡千年的石刻。
江华阳华岩洞中,溪流横穿而过,测量绘图只能站在竹筏上进行。水上竹筏漂浮不定,必须有人站立水中扶持。时值寒冬,张京华穿着防水服,在及腰深的冰冷溪水中扶筏作业,常常长达几个小时。
道县月岩绝壁上,由于石刻较高,需要搭建木架,再架上木梯,团队中多是瘦弱女生,扛木头、梯子的粗活就由张京华和男生包揽。无论炎炎夏日,抑或数九寒冬,洞中都留下了他挥汗扛梯的身影。岩里最高的一幅摩崖“太极岩”榜书高达10余米,为此他专门搭建脚手架,但凡有一点草率或不小心,便有可能铸成大错。张京华一边工作,一边鼓励大家:“我们可能是几百年来第一批爬上去捶拓的人。”
位于永州城郊石山脚湘江边的拙岩,创自明代文人沈良臣、沈良佐。这里荒草丛生,荆棘密布,无可访。近百年来几乎被人遗忘,逸出文物部门视线之外。张京华及其团队依据网上得到的一点线多次克服困难前往探寻、勘察,先后发现石刻32通,其中诗词26通。无论诗词题刻,都是绝世珍品。勘察结果一经公布,拙岩即被文物部门申报为市级文物单位。
田野考察大多是趁寒暑假进行的,最令张京华难忘的是2015年寒假。为组织田野考察,张京华的们从各地赶了回来,有自四川大学、中南大学而来,有自深圳大学、中山大学而来,也有湖南科技学院的本校学生。一行10余人,历时7天,爬洞穿岩,共勘得宋元明清时期石刻63通。这次经历,正如考察团队所言:“一生之中,或许只此一次。”
在张京华的办公室,有一本上世纪40年代长沙出版的由杨殿珣先生撰写的《石刻题跋索引》,书中统计,当时全国北宋前诗词石刻共344种,其中湖南省最多,有64种,居全国第一,而湖南的这64种全部分布在永州。
近几年来,张京华的研究统计表明,唐代石刻,永州占全省的50%至56%;宋代石刻,永州占全省的65%至66%。
南国摩崖石刻多。沿湘江-灵渠-漓江一线,在苍梧南北密集分布,尤以湖南永州、广西桂林最多。永州摩崖石刻创兴于唐代元结,经宋元明清,绵延不绝,迄今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单位的,有阳华岩、朝阳岩、浯溪、月岩、澹岩、玉管岩、月陂亭7处,其余省保、市保达数十处,内容多为诗文、题记、榜书之类,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价值独特。张京华考察后提出,永州摩崖石刻的总量近2000通,这个数字也表明,永州摩崖石刻总量名列全国前茅。
张京华介绍,以摩崖石刻为研究重心的金石学,自宋朝以来,一直是重要的学术前沿。到了清代、,金石名家传承不绝。王昶、瞿中溶、霈、绩辰、陆增祥、何绍基、杨翰、刘沛、叶昌炽、柯昌泗等,都曾探访永州,这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构成了一部永州摩崖石刻的研究史。
从唐宋元结、颜真卿、欧阳修、赵明诚直到,永州足可写出一部摩崖石刻学术史。然而,遗憾的是,多年来,永州的摩崖石刻研究却一直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这些年,在张京华的呼吁下,研究、宣传和摩崖石刻成为永州文化界的主流声音。永州潇湘意文化公司斥资1300万元,筹建永州市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拟于近日对外。“永州摩崖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正式提上永州市委、市议事日程;一部新纂的《永州摩崖石刻精选》也即将出版。
永州的摩崖石刻,由点而线,由线而面,成体系存在。经过张京华等人的挖掘研究,这些遍布“蛮荒”之地的石刻,所具有的历史文献意义,文物档案意义,文学、书法意义,哲学、义理意义,逐渐被“挖出”向社会呈现。丰富的诗刻、记文、题刻、榜书,足以弥补纸本文献的不足,堪称“石刻上的文学史”。基于此,张京华与同事今年初在《日报》撰文,在学术界首次提出“摩崖文学”这一概念。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位处永州的这些摩崖石刻,无论完好或是残缺,每一块摩崖石刻都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这个寒假,张京华及其团队正着手对永州摩崖石刻做一次全面的普查工作,同时准备申报世界遗产。“下一步我们计划协助当地申报世界遗产,永州有几十处摩崖石刻景观,可以同时打捆申报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张京华兴奋地说。姓刘女孩名字大全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