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永州人文历史 > 正文

跨越85年的红色追寻

类别:永州人文历史 日期:2019-5-3 10:15:26 人气: 来源:

  习总多次提起“断肠铭志”的红军师长;在85年后,这位师长的名字被越来越多人铭记——

  3月27日,道县潇水河畔,韩京京、张微微夫妇和长沙县福临镇的乡亲及福建闽西红军后代,在墓前缅怀陈树湘烈士。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大爹爹,我们来看您了!”3月27日,开国中将的儿子儿媳韩京京、张微微,跨越半个中国前来扫墓。

  遵照父亲遗愿,韩京京找寻20余年,在2013年调查确认陈树湘烈士墓。从此,每年他都和亲人赶赴道县的“清明之约”。“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英雄不怕,就怕被人遗忘。”他说。

  2009年,陈树湘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这个在历史尘埃中日渐模糊的名字,被重新擦亮。

  时光荏苒,“断肠铭志”的英雄陈树湘,长眠潇水河畔已85年。这座曾经的无名烈士墓,正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

  清明节前夕,一辆由驶往湖南道县的越野车,在细雨中疾驰。韩京京驱车载着妻子,跨越2000多公里,赶赴陈树湘烈士墓前祭奠缅怀。

  3月27日下午3时许,一场新雨过后,潇水河畔满目流翠,柳树吐新芽,正复苏。从道县县城的滨河,拾级而下21个台阶,堤边空旷处,一座青灰色的墓碑笔挺矗立。墓前,一尊红34师师长陈树湘烈士雕像,凝视滔滔江水,目光如炬;一面红34师石制军旗,鲜红如血,似在迎风飘展。

  石制军旗的基座上,三行红色大字遒劲有力:“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在湘江战役中为掩护、中革军委和主力红军英勇的红三十四师六千闽西红军将士永垂不朽。”

  “因为大爹爹,湖南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67岁的韩京京与张微微相互搀扶着来到墓前,摆放好两瓶二锅头和一包闽西礼饼,深鞠三躬,泪眼婆娑。“每次来看大爹爹,定会带上这两样东西,酒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国宴喝的那种,饼浓缩着那段峥嵘岁月。”

  85年,是陈树湘烈士离世的时长,韩家三代人也延续着红色追寻。韩京京多次携妻儿来湘,寻找“大爹爹”的归宿地,寻访红34师的遗迹。

  2013年端午节,韩京京几经辗转,终于找到陈树湘烈士失去头颅的遗骸。“他被道县百姓趁黑夜埋在潇水岸边,当地党委和前些年为他立了碑。站立碑前,妻子哭着喊道‘大爹爹,我们是的后人,来看您了’,我止不住落泪。”

  “陈树湘时年仅29岁,唯一一张素描头像是根据我父亲,请画家绘的。”韩京京手机里保存着这张照片,照片中的陈树湘,眼神坚定,散发着英武之气。

  韩京京请著名雕塑家刘林制作了陈树湘烈士雕像。2014年春,韩京京拿着标准铜像的照片,去南京给陈树湘的战友、原红34师100团张力雄老将军看。

  得到老将军的肯定和认可,韩京京倍感欣慰,“父亲和陈树湘是之交,大爹爹的一尊雕像就放在家里,与父亲的像肩并肩,如同他们当年共同战斗那样。”

  今年是陈树湘烈士85周年,3月27日这天,同来缅怀的还有陈树湘出生地长沙县福临镇的30多位父老乡亲,以及福建闽西红军的后代。大家用手轻抚墓碑,将一朵朵白菊轻放墓前。

  他说:“父亲曾在《红34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中记述,弹药打光了,红军指战员就用刺刀、枪托与冲上来的敌人拼杀,直杀得敌人尸横遍野。山上的松树烧得只剩下枝干,但同志们仍英勇坚守阵地,顽强战斗。”

  今年3月4日下午,习总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联组上,提到了一部名叫《血战湘江》的电影,以及这部电影的一位主角陈树湘。

  2014年在福建古田召开的全军工作会议上,习总讲述了陈树湘“断肠铭志”的壮烈故事,强调“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

  陈树湘1905年出生于长沙县福临镇一户佃农之家。1914年,长沙地区遭受,地里颗粒无收,他随父亲到长沙市小吴门外的陈家垅,以租地种菜、卖菜、帮厨为生。

  “父亲比陈树湘小一岁,他们相识于秋收起义。”韩京京介绍,在三湾改编、井冈山斗争、转战赣南和闽西、建立中央苏区和五次反“围剿”斗争中,两人始终并肩战斗。他们曾在一个师分任两个团的团长,在一个军分任两个师的师长。长征前夕,红19军缩编为红34师,对于师长职务,他们两人相互推让,最终陈树湘担任师长,担任红34师100团团长。

  红军长征中,红34师为掩护大部队渡过湘江,在湘桂交界处的湘江之畔被敌人重重包围,绝大部分同志壮烈。如今,湘江边上还流传着一句话:“三年不食湘江鱼,十年不饮湘江水”。溯85年的时光逆流而上,那场战役至今仍让人觉得惨烈。

  在红34师冲出敌人合围向湘南转移的危急关头,两位老战友发生了争执。“据父亲回忆,陈树湘师长命令他率领师主力突围。却强烈要求师长带领突围,自己带100团剩余的人做最后的掩护。”韩京京说,“34师已经打了7天掩护,谁都明白最后的掩护意味着什么。在最后关头,他们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把死的留给自己。”

  两位战友诀别时约定:“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在率部完成掩护任务后,带5名战士将敌人引到大江岭上,最后6人纵身跳崖。万幸的是,和另外2人落在树丛上,。后来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中将军衔。

  而陈树湘率部返回湘南后袭击。1934年12月12日,在江华桥头铺附近的牯子江渡口,陈树湘被埋伏在对岸的江华民团击中腹部。在道县四马桥银坑寨附近的洪都庙养伤时,陈树湘被俘。

  12月18日拂晓,保安团将陈树湘抬往道县县城。当行至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附近的将军塘时,陈树湘趁敌不备,用手从伤口伸入腹部,绞断肠子,壮烈。

  陈树湘后,敌人将他的头颅割下,送到长沙悬于城门。道县群众将陈树湘的无头遗体与一同的警卫员,葬于潇水边的斜坡上。

  韩京京说,父亲极少提及长征途中那场惨烈的湘江战役。直到1986年父亲80岁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要编写《红军长征回忆史料》,请他写一篇回忆湘江战役的文章。

  “有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到父亲在沙发上,眉头紧锁,双唇紧闭,眼神哀伤。”韩京京心里一惊,问母亲方知原委。“老人将那段历史尘封半个世纪,其实心底从未忘记。父亲说他死后,要把骨灰放到闽西去。”

  “1992年,父亲临终前,嘱咐我们一定要找到陈树湘师长的家乡和安葬之地。”韩京京说,父亲仍反复叮咛要将骨灰安放在闽西烈士陵园中,与6000闽西子弟共长眠。

  20多年来,韩京京父辈的思绪和脚步,在闽西、湘南、桂北一带寻访,整理红军长征历史,找寻并确认红34师幸存者至少有8位。他会同多地,查找出1000多名在湘江战役中的红军战士名字,刻在花岗岩石板上,立在广西灌阳的湘江之滨。

  在毛烈士的外孙曹耘山等人帮助下,韩京京确认陈树湘的家乡在长沙县福临镇枫树湾,后又核查到其墓地位于道县。

  “等了多年,他亲属的线索一丁点都没有。既然如此,我们一家人就是他的后人,该为大爹爹做点什么了。”韩京京找到雕塑家刘林,请他为陈树湘塑像。

  今年3月28日,韩京京和妻子来到道县审章塘瑶族乡的岭头山红34师指挥部旧址、葫芦岩红军渡江点,拿出随身携带的地图,翻开父亲的回忆文章,一点一滴追忆他们当年行军作战的情形。

  长沙县福临镇福临铺社区枫树湾,是陈树湘从小生活的地方。村民冯胜奇得知要建陈树湘烈士陈列馆,主动把老房子捐出来。

  韩京京从未忘记父亲的遗愿,而今,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铭记追忆陈树湘烈士,这位将军的儿子深感宽慰。

  “寻找烈士,也是在寻找我们全社会的财富。让英雄不朽的不是墓碑和名字,而是他们的故事。”韩京京说,6000闽西红军将士没有留下名字,但留下了不朽的,“我就是他们的儿子,定把他们‘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代代相传。”

  “52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在湘江战役中为献身的师长、、挚友和亲人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这个红34师的幸存者,有责任将红34师这段悲壮的史绩写出来,除了寄托我的深深怀念和哀思外,也希望对后辈们有所启迪:的来之不易啊!”

  这是开国中将在回忆文章中的一段话。透过这篇文章,他的儿子韩京京才明白,原来父亲的心从未与一起在湘江之畔浴血奋战的战友分开。

  父亲去世后,韩京京和妻子张微微开始父辈的思绪和脚步,在闽西、湘南、桂北一带寻访,寻找陈树湘“大爹爹”的墓,整理红军长征历史,查找在湘江战役中的红军战士的名字,照顾老红军及其后代。每到一处红军作战的遗迹,他都要在战壕里蹲守一阵子,感受红军作战的艰苦。多年寻访下来,大到方面军、小到营连,在长征上的行军线他如数家珍。

  鲁迅曾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寻访、查找、整理,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但韩京京乐此不疲。在他看来,历史不能遗忘,遗忘就等于。而一个尊重英雄、牢记历史的民族,必是伟大的民族。

  不忘本来才能更好开辟未来。在湖南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无数先辈、向死而生,登记在册的烈士就达10万多人。既留下了“断肠将军”陈树湘的壮怀激烈,也留下了“半床被子”的鱼水深情。

  红色基因,凝结着老一辈家的艰辛探索和责任担当,沉淀着无数先烈的赤胆忠诚与奋斗。追寻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与先贤先烈的凝视和对话中,触摸历史跳动的脉女人面部痣相图搏,有助于我们铭刻人生的方位,激励我们向着更加开阔的天地奔去。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合作赞助: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