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老区,是新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退耕还林项目重点县,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偏西,邵阳市南部,资江上游。地形南高北低,丘陵为主。农产品主要有水稻、辣椒、柑橘、茶油、花生、百合、黄花、生猪、烤烟等,且矿产资源丰富。邵阳县历史悠久,名人、名俗、名迹遍布全境,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邵阳县地处东经110°59′~110°40′,北纬26°40′~27°6′。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江上游,东邻邵东、祁东县,南连东安、新宁县,西接武冈、隆回县,北抵新邵县和邵阳市区。县治塘渡口,距邵阳市33.5公里。
县境处衡邵丘陵盆地西南边缘向山地过渡地带,丘陵占总面积43.7%,山地占20.62%,平原占23.66%,冈地占10.92%。地势南高北低,南岭山脉越城岭余脉伸入县境东南部,最高峰河伯岭海拔1454.9米,北部资江河滩海拔210米。
县境属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生长季长。年平均气温16℃~17.8 ℃;年平均无霜期288天,年平均降水量1255.3毫米。境内流长5公里,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62条,总长738.1公里,河网密度为0.37公里/平方公里。其中资江水系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5.5%,湘江水系占4.5%。
隋代,开皇十年(590年)废郡,并夫夷、都梁两县入邵阳,移邵阳县治干昭陵故址;隋末析邵阳置武攸。
1949年7月析置邵阳市(县级市);1951年11月析县境东北置邵东、新邵县,邵阳南部和新划入的武冈东部6乡为邵阳县,迁县治于塘渡口,属邵阳专署;1986年属邵阳市[1]。
邵阳县地处东经110°59′~110°40′,北纬26°40′~27°6′。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江上游,东邻邵东、祁东县,南连东安、新宁县,西接武冈、隆回县,北抵新邵县和邵阳市区。
县境东西最长66.7公里,南北最宽64.3公里,全县总面积1992.45平方公里,有耕地68.92万亩,人均0.75亩。其中水田 49.36万亩,旱土19.56万亩。
抗日战争初期,湖南省委为了在湘西南地区开创抗日根据地由中员吕振羽、张天翼等创办,以培养军政干部为 目的。学院共培养了245名,发展员40多名,民先队员180多名,为抗日战争输送了大批军政干部,被誉为中国的“南方抗大”。现旧址前额有前长张爱萍的亲笔题字:“塘田战时院旧址”。
塘田战时院旧址,原为清末太子少保席保田的别墅,建于光绪三年(1877),院址占地9576平方米,现存原房建筑面积2448平方米,系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群。经130多年的风雨,人为损扰,不少部位、特别是木结构部分受 损严重。2006年,邵阳县委、县本着珍重历史,挖掘、守候并珍存、文化遗产的高度,专门聘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为其编制维修方案,并获国家文物局核准批复,由中央财政专门拨付200万元用于维修。省湖湘文物维修有限责任公司将对其维修一年。届时,一个烽火岁月的“南方抗大”— — — 塘田战时院旧址原貌将展现在面前。
位于塘田市镇赤山村。因洞内阴河激水扑石响声咚咚而得名。洞分上下,上洞有四处洞门和可容百人以上的洞室10个。主洞高15米,宽12米,长250米,可容数千人。主洞左侧有4条支洞,第支洞有一后洞,亦可容千余人。洞道或宽或窄,或平或险,洞中有洞,千回百转。洞景千姿百态,其石,或似雄狮蹲伏,或如飞龙舞爪,或像罗汉合掌,或状苍鹰展翅。台、阁,争相献奇;水晶宫、珊瑚岛,秀姿纷呈。石桥、石林、石柱,晶莹如玉;石桃、石鳖、石灯,惟妙惟肖。下洞更深邃雄奇,险不可测。上洞口10米处,有一堵人工建筑的高墙,高2丈,宽3丈,厚8尺,昔为乡人避追捕而修。响水洞又名“完贞洞”,传明嘉靖三年(1524),有唐氏女辛贞为避寇,携弟藏洞中,被掳,寇欲奸之,辛贞使寇先放其弟,复支寇取水,趁机自刎。月后寇平,乡人寻见其尸,颜犹如生。乡人葬其尸于洞口,刻碑以彰其烈。
济公岩洞内景物全由钟乳石构成。呈红、黄、白三色,有12个厅堂。依次是练武厅、龙纹厅、滴水宫、葫芦宫、千佛厅、珊瑚室、塔林宫、大雄宝殿、蘑菇宫、奏乐厅、斋戒室、无名宫,厅厅相通,洞洞相连,洞底由石灰质沉积而成,有的呈龙纹。
济公岩进洞先下70级台阶。到洞底突然平阔,济公岩最壮观的要数千佛厅、塔林宫、宝殿和蘑菇宫了,53堆如塔如堡的钟乳石齐集于此,构成雄奇的胜景,有一钟乳石柱高10米,远看象刺破青天的宝剑。
济公岩有四处石瀑石幔,从15米高的洞顶直佛洞底,令人叹为观止;更多的则象少林寺前的塔林,高底不同,结构各异,洞中小景也别致有趣。济公岩洞内有座水宫,清澈见底,清凉寒骨,济公岩传说济公曾在此濯足。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