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头条讯(文、图、视频/首席记者 余梦凡)乌鲁木齐友好商圈最不缺的就是美食。生活在附近的年轻人,会感慨尝鲜的速度永远赶不上附近新店开业的速度。而对于57岁的卢光前而言,用14年守着商圈内的这家米粉店,感觉岁月未曾有太多改变。鸡肉炒米粉、牛肉炒米粉、炝香米粉、干煸炒米粉……14年,川香滋味,时间就在炒、拌之间慢慢流逝了。
“一个炝香鸡炒微辣,打包带走!”3月11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克拉玛依东街北巷的老贵州米粉店内,54岁的唐光蓉放下电话,向后堂里的丈夫卢光前传话。
绿色的墙围、窗边脱落的墙皮,都是岁月在这家老店留下的。9张桌子大部分须贴墙而摆,屋内才稍显宽敞。屋内两张红底白字价目表是店里最鲜亮的色彩。最常见的鸡炒和牛炒大份分别是18元和16元,小份各减2元。2005年吃过他家4元一份炒米粉的学生顾客,如今有些都已为人父母。
1990年冬天,卢光前从四川乘火车,三天三夜的车程带他来到白雪皑皑的乌鲁木齐。在餐厅炒过菜、开过商店之后,2005年他和妻子在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东街北巷开起了这家老贵州米粉店,从开店至今没搬迁过。开店时他们已是中年,“米粉叔”的绰号也伴随卢光前直到现在。
过去经常有人问他,他们两口子都是四川人,店名为什么不叫“老四川米粉”呢?他坦言:“起这个名字一开始是为了吸引客人,大家都知道,新疆炒米粉的起源是几个贵州人将贵州米粉的工艺和新疆特色结合起来的产物。不过我是川菜厨师出身,实际上我们家的米粉还是可以吃出川式辣味的。”
不同于湘菜的干辣和鲜辣,将川菜的香辣和麻辣融入炒米粉别有一番滋味。时间一长,这种川式香辣口味的米粉风格也有了固定粉丝,大家也不再纠结店主夫妇籍贯和店名之间的联系。
锅中油温到位,放入鸡肉和辣酱翻炒。火舌从灶头跃入炒勺,待肉片稍泛金黄再抓一把小白菜抛至锅中,晶莹洁白如筷子粗细的米粉也加入进来,在各种调味香气的混合下,一碗色泽诱人的炒米粉就诞生了。香辣,吃完胃里不会火烧火燎,小份400克、大份550克左右的分量十分扎实。
想光靠传统的炒米粉站稳食客心中的,显然有些困难,不断推陈出新才是硬道理。开店至今,菜单的种类在逐渐增加。12年前有了干煸炒米粉,10年前有了炝香米粉,3年前有了香辣辣子鸡炒米粉和香辣牛肉米粉,这些在别的米粉店少见的口味都颇受顾客欢迎。
顾客李冉绮和袁东冉告诉记者,她们是特意开车来吃炝香米粉的,和常吃的米粉口味相比,炝香米粉有更浓的川辣,吃起来更香。
每天近100份米粉都靠店家夫妇亲自炒、拌。上班见完下班见,两个人难免会发生摩擦。唐光蓉望着后堂里正在炒米粉的卢光前说:“我们两个人就像做米粉一样,偶尔也炒(吵)也拌(嘴)。不过都是为了店里的事。我性格直,看到就要说。”话音刚落,她眉头一皱对着卢光前就是一嗓子:“都说了这份汤少一点,少一点!你看你怎么放了这么多汤?!”卢光前笑了笑赶紧用炒勺舀出多余的汤汁。
“生活其实就像川菜一样的,麻麻辣辣的才够味道。”卢光前操着乡音,儿子考上了博士、小孙子调皮可爱,店里的米粉深受欢迎,爱人的直爽性格,都让他在生活的各种滋味中尝到了甘甜。
店里的墙上高挂着一台液晶彩电,购于4年前。在此之前,手机就已经代替了电视成为了唐光蓉闲时的消遣主角,但她还是在那台“大脑袋”电视机坏了后买了这台新的。几年前,附近中学的孩子们午休后奔到店里抢座位,吃米粉、看综艺频道。
“每次看到他们,我就会想到我自己的娃娃。看到他们衣服穿少了就忍不住上去说,生气他们不听话,又心疼他们冻坏了。”她说:“现在他们中午在学校吃,周末才见得到。周一到周五听不到他们闹哄哄还怪想的。”
老顾客郭爱佳一边吃米粉,一边略带遗憾地和好友说:“我吃这家米粉将近10年,可听‘米粉叔’说再过两年他们就要回老家了,想想就有些舍不得。”这一点,得到了店主夫妇的印证。
“当初开米粉店,就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这些年我们买了房,买了车,生活水平的确有了不小的改变。来新疆这么多年,早已习惯了有暖气的冬天,有凉风的夏天,回到老家反而有些不适应。但到了这个岁熟,开店已经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一种爱好了。”卢光前说,这些年在外打拼,一直对没有照顾好在老家的儿子让他心里有所亏欠,现在上了年纪,起早贪黑做生意越发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加之又想念在老家的小孙子,才有了落叶归根的念头。说到未来,卢光前这样说:“人不能只为了挣钱而活,该享受人生也得享受。我们打算以后每周四都要休息一天,再过两年就去自驾旅行,把中国走个遍。啥时候回老家?还没到退休的年龄,等到了再说!”属羊的今年多大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