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秋日的午后,我独自来到千年古镇黄阳司,追寻昔日时光,感叹岁月沧桑,探寻古镇黄阳司,感受厚重文化历史。那斑驳的旧墙,破败的老屋,似乎还在坚守那千年不变的传承。
沿着冶炼厂的围墙边的一条水泥,经过一座石拱桥就是黄阳司老街,这座单孔石桥,明朝旅行家徐霞客记载过,“石梁跨其上,名大桥。”桥下可以通小渔船,不过”入止三五里而已“,老街临江而建,不长,几百米而已,原有的石板现已被水泥覆盖了,临街的房子被拆得七零八散的,现有的房屋大都是解放后建的,也有些战争的,如钱家祠堂,旧貌依存。有人考证草书大师怀素出生于黄阳司,道理很简单,怀素俗名姓钱,在当时零陵县,只有黄阳司姓钱的。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黄阳司,原叫黄阳堡,相传是黄姓最初住于阳坡地,据堡为地而名黄阳堡,据史载,北宋初年,黄阳司已成为小集镇,至明末清初,已有6街9巷。明隆庆年间,高溪市巡检司迁徙于此,名黄阳堡巡检司,简称黄阳司,和那时东安芦洪巡检司同一级别,隶属永州府零陵县。初年为黄阳镇,解放后于1956年成立黄阳司镇,当时属于零陵县管辖。
我走在破旧的老街上,偶遇一位挑水的老兄,我问:“方志道碑”在那里?他说不远,就在前面的江边,在他的下,我弓着腰,扒开荆棘穿过竹林来到湘江边,只见岸边一座危石突兀,上端倾斜,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平整斜面,斜面上刻有两块石刻,靠外一块字迹风化,无法辨认,靠里一块字迹依稀可见,刻有“钓台滩上住翩然”、“调相磨礲凛凛高”、“二三子俱能激励”、“丹崖东至顺三年二月”,等文字,有人还专门用红漆描过,在石刻的上方,有一堵用条形青石垒砌的城墙,老兄说,这以前是个庵堂,里面娘娘塑像,解放后,是黄阳司乡所在地,现在是黄阳司一家幼儿园,我独手沿着城墙攀爬进去,在杂草和灌木丛里,立有一方石碑,是原冷水滩市文化局于1988年5月12日立的,:方志道诗碑。
方志道是何方人氏?从百度上我找到一些零散的信息,元朝皇庆中期,方志道重建桐江书院,以振家声,以先祖办学之传统。距山下村南面蟹坑岭上有方志道的摩崖石刻诗,字迹刚劲浑厚,楷书阴刻,诗文:“绿林锁雾气潜消,铁骑追风将独豪;端要摅忠期报捷,不须怀古事登高。”右客湖广方兰亭寄兄桐庐九日怀古,时至元丁丑秋望,摩崖叶纯。诗作者方兰亭系今台州仙居县磻滩乡板桥人,名志道,字成之,号兰亭。
石刻上的至顺三年(1332年)与皇庆中期(1312-1313)时间相距并不远,那么方志道是浙江台州人,他为何跑到黄阳司来题刻呢?这里与“唐叟钓矶”有一定的关系。方志道是当时的文化名士,常年浪迹于江湖授经、游山玩水的隐士,我猜测乘船沿湘江去永州府过黄阳司,见到杨万里的“唐叟钓矶”摩崖石刻,有感于唐叟的处世,只有他这种隐士才配与唐叟在一起,于是在不远的一方岩石上题诗刻碑赞颂唐叟。“唐叟钓矶”摩崖石刻,十年前我到老街拉河沙就见过这座伸在江边的岩石,那时根本没想到是“唐叟钓矶”的摩崖石刻,如今因湘江下游祁阳浯溪水电站的建成,水位抬高,早已淹没在湘水中,只能让人联想翩翩。
据史载,在黄阳司和高溪市之间有24矶,矶就是伸在江边的突出岩石,除了青龙矶这个名称还在,其他石矶名称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据《零陵县志》记载:城北黄阳司湘江北岸的石壁上有“唐叟钓矶”4个大字,每字直径约10厘米,正楷,笔力刚健,字迹清晰,系宋代诗人杨万里题书。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吉水人,进士出身。绍兴二十九年(1159),调任永州零陵县丞。此时南宋抗金名将张浚二次谪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渴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拭介绍,才得,张浚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于是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以明己志。杨万里在零陵任县丞时,察民情访民苦,喜欢游山玩水,慕唐叟高风,在石矶上建有莹心堂、高风亭,题刻“唐叟钓矶”以资纪念。
金鸡庵,位于今冷水滩区黄阳司镇龙山岭上,冷黄公傍山而过。金鸡庵始建年代无从考证,传说此山有一对金鸡,半夜鸣叫,巡游山岗,山上有一怪石独蹲,形如蟾蜍,怪石旁边流水潺潺、古树参天、林荫蔽日、景色绝佳,村人认为此地是块风水宝地,于是修庵以祭之, 时光回到2005年,在黄阳司镇的关怀下,得到八亩坵村的村民大力支持和月塘组的鼎力相助下,众多善男信女齐心协力,广集资金,金鸡庵得已重建,建成了“殿”、“财神殿”。2006年在周四清的指导下,“大雄宝殿”重见佛光,并将此庵改名为金蟾山禅寺。现在每逢初一,十五这两天,冷水滩市里的,祁阳县城里的,黄阳司附近的村民,无论达官富商,还是平民百姓,都喜欢到金鸡庵膜拜,祈福.......
黄阳司金鸡庵的三面石像,是永州唯一,湖南最高最大的三面的石像,正面手持经箧,右面手持,左面手持念珠,依次象征智慧、平安、。黄阳司金鸡庵的三面石像,日夜护佑着永州人民幸福、平安、健康........
黄阳司“抬阁”(扎故事)活动始于明洪武年间,相传洪武帝朱元璋与湖南陈友谅争夺帝位发生大战,朱元璋血洗湖南,将黄阳司一带的百姓基本杀光。其母相劝,但洪武帝,因而朱母就在这里一座小庙毅然出家,即现在的娘娘庙。洪武登基后,为报母恩,每三年差员到此进香朝拜,看望朱母。从江西迁来的乡亲百姓也抬着供品,敲锣打鼓一同前往。至清朝,每三年一次的进香活动就演变成一种流行民间的艺术比赛。每年五月初五时值禾苗抽穗时节,方圆十几里各村和黄阳司六街九巷都要扎一台“故事”上街比赛,引得当地和周边数万群众观看。此活动代代相传,流行至今。
冯干岭村古祠堂, 说他古是因为他外观看起来旧。据村民说是时任的湖南省民政厅长“冯天柱”带头兴建的。里面有些小故事就不便说了。青砖砌成。徽派建筑风格,可惜里面稍微值点钱的东西都丢了,连石鼓,石墩都被偷了。
黄阳司惨案,据现在仍健在的八十多岁的老人说,黄阳司原为零陵县属内的一座历史悠久的繁华热闹集镇。1944年7月15日凌晨,日机飞临,疯狂轰炸,大火昼夜不熄,老街房屋尽毁,繁华的市镇变为一片废墟。而后,日军第十一军五十八师团一部沿湘桂铁线开进了黄阳司,并对黄阳司及周边村庄掳掠,日本帝国主义对黄阳司的侵略造成的真是,战后黄阳司成为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救济的灾区之一。这就是现在我们很难在黄阳司老街找到明清时期的旧民居和商铺的原因。
滚滚长江东逝水,湘江在这里像一把弯弓,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然后浩荡蜿蜒北去。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十年前我把车子开到河滩上装河沙,如今是水天一色,烟波浩渺的一泓碧水,值得欣慰的是“方志道诗碑”和黄阳司老街古建筑群、“唐叟钓矶”摩崖石刻均于2013年列为永州市文物单位。抬阁(黄阳司扎故事)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来源于ipfs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