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永州经济 > 正文

永州特刊·发展成就篇

类别:永州经济 日期:2020-1-3 5:40:33 人气: 来源:

  顾顺章灭门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永州亦是如此,工业、农业、文化旅游、能源产业等等,每一个发展前进的步伐,铿锵有力。

  永州是湖南的南大门,既是一片红色热土,也是一方绿色家园。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永州人民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实现了从落后进步、从贫穷小康、从封闭的历史性转变。

  ——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194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38亿元,人均54.1元。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永州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稳步推行,国民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1979年突破10亿元,1994年突破100亿元,2012年突破1000亿元,实现了从亿元级到千亿元级的历史性跨跃。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5.6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是1952年的217倍,年均增长8.5%;财政收入从1952的2200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83.29亿元。

  ——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以来,永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三次产业占比从1952年的77.1:8.0:14.9,调整为2018年的16.4:33.7:49.9。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非公经济增加值在P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18年占比达到57.1%。农业基础不断夯实,蔬菜种植和生猪、肉牛、肉羊产量稳居全省前列,油茶林面积和烤烟产量居全省第二,粮食、水果、家禽和水产品产量保持全省第一方阵。2019年成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肉类、烤烟、水果、油茶生产。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初步形成先进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品精准加工、新能源新材料、轻纺制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七大支柱产业,涌现了大批国家、省级名牌产品。2018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99.92亿元,是1978年的128.5倍。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方兴未艾。

  ——从湘南边陲到前沿。70年来,特别是以来,永州解放思想谋发展、敞开大门搞建设,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格局。尤其是近年来,永州抢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历史机遇,持续区位、资源、成本、生态等方面优势,外向型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2018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39.75亿元,是1978年的494.7倍,年均增长16.8%。在永外资企业从初期的基本为零增加到2018年的687家。大批“永州制造”海外,2018年,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30.16亿元,总量提升至全省第四位。2018年永州与187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往来,其中“一带一”沿线个。

  ——从破旧凋敝到美丽宜居。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以来,永州城镇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6.5%提升到2018年的49.7%,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1978年的不足10平方公里拓展至2018年66.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63.5万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铁总里程达到461公里,全市通铁县区由3个增加到8个,经停永州高铁达到20对;公总里程达到2.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492公里、国省干线公里;修建通村公突破2万公里,行政村通达畅通率达100%;永州机场开通国内航线万人次。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家乡越来越美、乡愁越来越浓。空气质量优良率及城镇饮用水源达标率均达到100%,全市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5.3%提高到2018年的65.3%。

  ——从贫穷到全面小康。70年来,市委、市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持之以恒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居民收入大幅增长,201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49年实际增长43.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70元,比1992年实际增长5.9倍。教育事业稳步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青壮年文盲全部扫除,2018年全市中小学生在校人数达85.34万人,是1949年的9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4.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2%。高等教育、高职教育院校达到4所,在校学生突破4万人。医疗卫生持续发展,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5.4岁。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消费水平全面升级,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比重大幅下降,并由“吃饱”向“吃好”转变。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从2012年底到2018年底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1.24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3%。平安永州建设持续推进,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湘江北去,百舸争流。永州正重整行装再出发,不忘初心,牢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永州篇章。

  潇水河畔,西山脚下,古色古香的零陵古城旅游区人头攒动,停车场挤满了来自省内的衡阳、郴州、邵阳和广西桂林、贺州、广东清远等地的旅游大巴。同时,东山景区、萍洲书院等景点也不断升温。零陵区委唐烨说:“零陵作为文化底蕴厚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湘粤桂旅游圈黄金驿站、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十里画廊”的宁远县下灌村,游客们纷纷走进古村,感受麻将文化的魅力,观赏争奇斗艳的花海,品尝农家特色小吃。村支书李虔旺说:“由于有宁远文旅集团的加入,下灌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好,目前已通过了国家4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

  永州历史文化厚重,已有2300多年的建制史,是舜文化、柳文化、理学文化、瑶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怀素、黄盖、周敦颐、李达、陶铸等历史名人。永州是湖南母亲河湘江的发源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成功创建4A景区5家、3A景区34家,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风景名胜区、自然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23个,并全面启动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制定了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方案。

  如何更好地挖掘“永州是一本书”的深刻内涵和表现形式,高质量推进文旅生态融合发展?近年来,永州市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委市高位推动,全市上下联动,市文旅广体局主动谋划,全面实施文旅广体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具有永州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2018年4月,永州荣获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

  通过文化旅游融合融通,景区更加注重提升文化内涵和游客的文化体验感,文化场馆整合旅游功能,旅游景点挖掘文化元素,文化旅游业已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旅行方式。去年“五一”“十一”、春节等长假期间,前往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游客同比超过了30%以上。同时,乡村旅游成为市民和游客向往的度假休闲方式。永州市森林植物园、双牌水库灌区百里花果生态观光带、冷水滩敏村、邓家铺潇湘文化园、道县楼田村、江华宝镜村、东安县马坪村、江永县勾蓝瑶村、祁阳县三家村等生态休闲景区,成为游客们体验历史文化、赏花看景、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在推进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方面,我市积极探索“部门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共建”模式,实施民办公助,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建设,形成了共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局面。永州潇湘意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馆、永州文创商业街、麒麟公馆、运动宝贝早教中心等,都是由社会民间资本投资兴建,这些文化设施的兴建,提升了中心城区小区、社区品质,推动了文化服务效能拓展和服务对象全覆盖。

  1949年,全市无高速公,公通车里程271公里,公里程短、技术标准低、运输能力极为低下,交通运输落后成为制约永州经济发展的瓶颈。

  党的以来,市委、市全面实施“交通三年大建设”和“交通提速战役”,全市公交通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近三年来,全市完成新建改建干线公里,完成农村通畅公1747公里,升级农村公3500公里。

  2018年,全市高速公里程492公里,二级及以上公1776公里。高速公、二级及以上公完成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跨越式发展。

  桥成网,通达四方,出行更便捷。1978年,我市铁网里程仅104公里,2009年洛湛线贯穿全市南北,拉开了我市铁发展新时代的序幕,结束了零陵、双牌、道县、江永、江华等县区不通铁的历史。

  2013年12月湘桂高铁建成通车,我市正式步入高铁时代,到2018年经停永州高铁车次达到21对,成为永州这个交通后起市州的亮丽名片。

  城市发展,离不开航空港繁荣;航空港繁荣,助推的是城市的新一轮发展。零陵机场经历数次改扩建实现军民合用,2000年12月18日,零陵机场民航设施改扩建工程竣工。

  零陵机场先后开通、上海、厦门、成都、西安等10余条航线,完善了永州交通运输体系、贸易投资,也促进了永州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这些年,零陵机场不断加大航线市场的开发力度,旅客吞吐量从当初的年吞吐万人次, 一破关,到今天的25万人次。航班量也由原来的每周四班发展到现在每周35班70个架次,当年的小机场正一步步在发展壮大。” 零陵机场安全质量部部长吴红春告诉记者。

  在内河水运方面,湘江永州至衡阳千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在协调中加快推进,省交通运输厅同意将湘江永州千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工程有望年内开工建设。

  目前,全市铁总里程达到461公里,公总里程达到2.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492公里、国省干线公里;修建通村公突破2万公里,行政村通达畅通率达100%;零陵机场开通国内航线年历程,永州交通鼓帆而进,阔步前行;今天的交通,大道向前坦途阔,千帆竞渡争风流,形成了“公成网、铁升级、航空扩张、水运启航、客货顺畅”的基本格局。展望未来,永州交通会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样、越来越便民,努力构建“对内大循环、对外大通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促进永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一个高寒山区的山乡巨变,一个偏僻山村的,一代扶贫人的倾情付出,从泥泞小山到宽阔平坦水泥,从破旧瓦房到明亮楼房,从挑水喝到接通自来水,从信号不通到4G网络全覆盖,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为零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三年时间,大挂榜山村成功完成脱贫“蝶变”。

  祁阳县七里桥镇大挂榜山村坐落于挂榜山深处,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315人,2013年贫困发生率达31.33%,是全市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该村属高寒山区,山高陡,土地贫瘠,在2015年4月市扶贫工作队进驻前,基础条件非常落后,既没有通村公,也没有通讯网络;既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没有支柱产业,全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800元。

  经过三年扶贫,2017年,大挂榜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00元以上,10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整村实现脱贫出列。

  党的以来,我市以习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市“六大战役”之首,统揽经济社会发展,集全市之力奋力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和决定性进展,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

  精准施策,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通过精准有效的帮扶,全市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脱贫攻坚战役取得决定性进展。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673885人减少到61523人,累计减贫612362人;贫困村从774个减少到32个,累计出列742个;贫困发生率从13.5%下降至1.3%;5个贫困县中,江华、宁远、双牌、江永4个县脱贫摘帽。

  注重统筹发展,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推动脱贫攻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脱贫攻坚,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速。2012年至2018年,江华、新田、宁远、双牌、江永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均P分别由15733元、14426元、12697元、21131元、17124元,增加到28285元、24942元、23021元、31967元、29128元;全县财政总收入分别由5亿元、3.21亿元、6.73亿元、3.67亿元、2.5亿元,增加到12.71亿元、7.04亿元、18.23亿元、5.98亿元、5.6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3225元、2895元、4316元、4568元、3254元,增加到10625元、9405元、14458元、9046元、10312元。

  高扬探索创新主旋律,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永州经验”。我市产业扶贫、“互联网+”社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扶贫车间、抓党建促脱贫、“四扶四建”志智双扶模式等扶贫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其中“互联网+”社会扶贫的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湖南省委省领导的高度肯定,被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称之为中国社会扶贫网全国试点工作的“短跑冠军”,被确定为全国的“样板点”,全国“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永州召开。

  乡村在变美、产业在变强、群众在变富……一幅幅振奋的脱贫画卷在永州铺开。如今,永州正汇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向贫困堡垒发起最后冲锋,向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镜头一:“5、4、3、2、1,起爆!”9月18日下午3时38分,冷水滩区湘江纸业厂区,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嘭的一声巨响,已经有30余年历史的湘江纸业80米碱炉烟囱按照预计方向迅速倒下。

  湘江纸业前身是冷水滩造纸厂,始建于1958年,年生产能力22万吨,这个为永州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的企业,也曾是污染大户。

  2015年12月31日湘纸正式关闭停产。为此,作为后发地区的永州,主动了10多个亿的P、1个多亿的税收。

  镜头二:9月5日清晨,湘江冷水滩城区段宋家洲岛,园林部门精心播撒的400公斤百日菊、格桑花、硫华菊等花种吐露新芽,美丽“花海”可期。

  宋家洲岛是永州市城区一座江心岛,1993年被征收。多年来,岛上居民不减反增,无序涌出的建筑物、种养业、餐饮业等,严重污染湘江水质,成了湘江中一块“牛皮癣”。

  一江碧水,岂容。今年初,宋家洲避险搬迁及综合治理攻坚战打响。两个多月昼夜苦战,521户1578名居民全部搬离,困扰永州20余年的“”得以去除,永州“橘子洲头”规划也呼之欲出。

  镜头三:生态部今年上半年发布了2019年1月至3月全国地表水质量状况。永州一季度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量在全国33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名列第15名。

  自2013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湘江与治理“三年行动计划”,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以上,出境水质连续70个月稳定在Ⅱ类以上,水总体质量居全省前列。2018年6月29日,省委杜家毫在永州湘江源头考察,连喝三大口源头水,夸赞这里的水质好。

  20世纪50年代后期始,永州市城区沿江两岸陆续建起各类工厂,每年排放大量污水、废水,清澈的湘江变得臭气熏天。

  党的以来,永州市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绿色发展,打响一场湘江源头“碧水战”。

  “十三五”期间,永州市规划实施生态环保重点项目83个,总投资达1043亿元。把生态红线作为从政底线,近年来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拟引进项目72个,计划总投资100多亿元。

  湘江北上,江水清清。永州市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以上,出境水质连续73个月稳定在Ⅱ类以上。在今年一季度水质量“国考”中,永州市位列全国第15位、全省第3位。

  突出打赢蓝天战。成立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先后出动320余人次,重点对中心城区在建项目开展地毯式巡查暗访,发现问题150多个,下达交办督办函64份。

  打好碧水战。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区划定和整治。开展了农村和乡镇“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区划定和违法排查整治,已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区42处。对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排查整治进行“回头看”,发现问题7个并交办县区,已有5个问题整改到位。

  持续打好战。推进重点区域重金属治理。全面推进东安县重金属监测三断面锑超标问题整改落实,上半年三断面锑浓度较去年底大幅下降。扎实推进土壤及重金属治理项目,10个土壤及重金属治理专项资金项目总体实施进度较好,9个达到项目实施进度要求。农村人居整治有序推进,今年计划完成30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各县区均已编制完成治理实施方案,目前65个已完工,184个正在施工。

  一座座钢架大棚林立田间,一个个现代化示范园拔地而起,一串串葡萄缀满枝头……金秋九月,在永州广袤大地上,处处展现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丰硕。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真实写照。

  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信息化”思,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

  全市基本形成粮油、畜禽、果蔬、竹木、烤烟、茶叶、药材七大优势产业,打造万亩以上34个、万字号养殖场38个;创建示范乡镇22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场)122个;68个农产品被纳入供港澳备案,湖南农副产品集中验放场(道县)被列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中心六个配送分中心之一,9家龙头企业荣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首批认定生产。

  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个,永州获批湖南首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大力实施“园区升级战役”,把农业园区与工业园区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大大促进了农业园区发展,全市共创建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134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39个。

  推进农业公用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名牌农产品开展品牌整合,支持名牌农产品企业拓展、扩大规模,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品牌认证。成功打造“永州之野”市级农业公用品牌和“湘江源”片区蔬菜公用品牌,获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创建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6件、湖南省著名商标57件、湖南名牌产品15个和认证“三品一标”产品443个。江永香柚、新田大豆获湖南省十大农业品牌,果秀获湖南省十大企业品牌。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实施“355” 龙头企业培育工程。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900多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9家、市级226家。农产品加工业完成销售收入690亿元,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61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1.4:1,农产品加工率49%。在湖南省股权交易所农业专板成功挂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0家,打造了一批田园综合体、特色农业小镇、森林康养小镇和乡村旅游精品线万人次。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创新合作形式,拓展合作内涵,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多元化、多类型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提高合作社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全市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7568个,达到30.71万人。

  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向生产经营能手、种养大户集中,积极引导其向家庭农场发展,通过增加技术、资本投入,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优先安排适宜家庭农场申报的农业项目,加强培训指导,增强农场主综合素质,提高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全市累计发展家庭农场5696个。

  建立土地流转平台。全市建立了13个县级流转服务中心、195个乡镇服务中心、2562个村级服务站。县乡流转服务中心建立了功能齐全的“一站式”服务大厅,配备了办公设备和工作人员,为流转双方提供了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价格评估、组织交易、合同鉴证等优质服务。同时,建立健全了县区、乡镇、村土地流转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全市农村耕地流转面积259.58万亩,流转率53.75%。

  建立农村融资平台。2016年,为解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我市在全省率先整体推进组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农建投”),13个县区、管理区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已融资额达到60亿元,在全市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发展、农业项目投资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建立农村电商平台。2015年,我市率先与阿里巴巴集团、杭州甲骨文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成为全国首个整市推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和农产品防伪溯源质量安全体系的地级市。目前,有12家较大农村电商平台入驻永州,各类电商平台在全市建设的服务网点达到1800多个。

  

关键词:永州经济gdp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合作赞助: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