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音乐,高惠军即兴起舞,身段柔软,表情丰富,舞技纯熟,我看不到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忘记了他已年过花甲。
高惠军的“头衔”不少:天津市舞蹈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发展舞蹈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天津市历史学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会员,河西区文化馆舞蹈专业研究员……舞蹈的确是他一生的钟爱。从1971年进部队文工团,到1979年复员进河西区文化馆, 高惠军与舞蹈结下不解之缘。此后,天津独特的文化与艺术也逐渐成为他的“专业”。
7月26日,问津讲坛第16期在问津书院举行,高惠军从天津皇会讲起天津人的习俗和艺术。
高惠军: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当代舞蹈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戴爱莲先生就当时的歌伴舞现象发表了一篇文章,当时“舞蹈的”。有感于此,我曾经以《·寄托·大舞》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并发表在《舞蹈》上。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当人们将的目光纷纷抛向舞蹈,并舞蹈的时,不知人们是否意识到,作为艺术形式的舞蹈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反映。它与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乃至个人)的、习俗、寄托、追求,以及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寻找舞蹈失去的文明,似乎应该从拨正人们对、寄托的迷失开始。
由此,我开始对与艺术进行了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民间花会与民俗渊源》《从“积善堂顶马会”看妈祖在天津的》等文章。
高惠军:天后实际上是北宋时期福建省莆田县的一个渔家女子,名叫林默。而妈祖正是闽语中对未出嫁女子的称谓。因她生前屡次救助海上的遇难船只,所以死后被人们尊奉为舍己救人,救弱扶危的海上。
有人说:妈祖“似佛非佛,似道非道,似儒非儒,似巫非巫”,我想可以更进一步解释为:妈祖“似佛”有大慈悲心,度困救危,而无繁文;“似道”德载江河湖海,护国庇民,而无纷争教义;“似儒”礼智信,有情有义,而无枯燥八股;“似巫”通灵,闭目飞升,而无怪力乱神。这确是我们民族“中庸之道”的“大典范”,因此才能够成为在民间“广泛存在”的一种“”。
高惠军:最初天津人称皇会为“娘娘会”,娘娘就是天津人对妈祖的亲昵称呼。乾隆年间,“娘娘会”因其宏大规模引起注意并受到嘉,由此改称皇会。
讲到妈祖在天津的,可以从《天津天后宫行会图》中的“还愿会”故事说起。花瓶圣会的出会缘由就是“小儿当差”,天津民间称那些患上“天花”病症的儿童为“当差了”。为谁当差?为天后宫里的老娘娘当差;为什么称为“当差”呢?只要是得了天花,小孩子就是灵魂出窍,九死一生,魂魄到哪里去了?都到斑疹娘娘那里集合听差去了!
书虫周刊:故事离我们虽然遥远,但不难看出当时社会对于“天花”的恐怖,当这种无力感袭来时,就只能寄托于一种“愿望”。
高惠军:是这样的,这愿望实在是人们继续活下去的“力量”。这大概就是“斑疹娘娘”诞生的社会基础。其实也是世界范围内原始教产生的根由之一。天津民间“小儿当差还愿”信俗的产生也是如此。
高惠军:从《天津天后宫行会图》中的“题注”,我们可以感受到天津下层对待“神灵”的真实态度和声音。
“年三月行娘娘会,众善来此进香,远进香行会,非同小可。众位爷们不能负例,必来进香行会,都为心虔进香。神圣若无灵佑谁来进香?谁来?人若,有灾暗消,有祸暗退,有难呈祥,事过以后才知暗中。若无谁来?谁来上供?谁来许愿?谁来唱戏?谁来敬神?谁来谢圣?谁来出会?
这段注释的核心词语是“神圣若无灵佑谁来进香?”“若无谁来进香?”首先是人们拜神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十分明白。其次是神灵必须以来回报,否则就没有的必要。因此“许愿—显灵—还愿”三部曲,本质上是人与神的一种交易,只不过是人们用虔诚来换取神灵的,所谓“心诚则灵”、“信则灵”,天津人的态度是中国百姓态度的缩影。
高惠军:在整个皇会活动中,除了相对大型的表演队伍,各自张扬着自身艺术创造的和魅力,就连那些为会众服务的“小器物”—架鼓用的大鼓箱,架铛子的铛子架,标名挑号用的大图灯,挑水用的茶梢桶,放置茶壶、茶碗、点心包的茶炊子,演员换装用的衣帽箱,也都是精工雕琢、描金涂绘。这种艺术追求的“豪华装饰”、“精心打点”、“完善”之风尚,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南北荟萃的兼容,亦文亦武的综合展示,争强好胜的求新,豪爽大气的城市风格,这就是天津皇会最大的特点。
高惠军:“”和“幻想”是人类逃避生活压力和苦恼的积极行为方式。而籍着幻想来满足自己的希望、祈求,并诉诸艺术行为的创造,则堪称最明智、最聪明的行为选择。
1984年天津民族民间舞蹈普查登记的民间艺术形式,共计95种,其中仅法鼓一项,当年尚可正常活动和表演的不下30余道,且绝大部分集中在市区和四郊。“高跷”同样在天津传统民间花会中占有显著地位,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天津卷》载:“天津原有高跷会124道,几经社会变化,至今仍有93道”,其历史总量仅次于法鼓,但保存下来的数量却远远高于法鼓。仅凭此数据,不难想象当年天津城民间艺术普遍、活跃之一斑。
此时再看《天津天后宫行会图》描绘清代天津民间花会组织的活动实景,触摸天津人的艺术追求,其可能就更加深刻了。
高惠军: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则故事,名叫《席方平》。讲述的是:席方平之父习廉死后,受羊姓富人鬼魂,在。方平下,告、告城隍、告冥王,一直告到玉帝殿下九王子处,并由二郎神掌刑亲判,方平父子双双还阳,家业日丰……
人类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追求科学”之风已渐趋。但是就其中所表现出的“辅正除邪、抑恶”,乃是最基本的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主题。
天津舞协、舞蹈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发展舞蹈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天津市历史学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会员,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专家组,河西区文化馆舞蹈专业研究馆员(已退休)。
1952年出生,1971年到部队文工团,1979年复原到天津市河西区文化馆,从事群众舞蹈专业工作。80年代初参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天津卷》的普查与资料整理工作。其后创作、的民间舞蹈作品多次获得励。曾多次在国家和省市级大型演出活动中担任编、导演工作。90年代开始从事舞蹈专业理论的研究与写作,先后正式出版舞蹈专著和论文60余篇部。自2001年起,在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文化艺术系、社会体育系、天津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讲授舞蹈专业理论课程。男人断掌手相图解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