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晚,网上爆出疑似PG ONE粉丝群聊截图,截图内容显示,多名粉丝误以为“紫光阁”是一家“中餐饭店”,并提出“去投诉卫生问题”。第二天,“紫光阁地沟油”一词在微博的“实时上升热点”中展示了十多分钟,但由于搜索量不足最终未能登上热搜榜。无论结果如何,“紫光阁地沟油”已经足够炸出另一番讨论,毕竟,很多人似乎并不清楚紫光阁是什么”。
从其诞生时间长短来看,紫光阁是中央党建宣传网网站名,于2001年正式开通。网站由中央工委主办,以机关党的建设和相关内容为主题,旨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递中央党建信息,交流探索机关党建经验和规律,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时间再往前推,《紫光阁》还是中央工作委员会主管的,创刊于1993年10月。创刊以来,《紫光阁》记录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国家宏观政策的出台背景,为提高干部队伍和公务员队伍素质服务。
不过,紫光阁怎么听都像是一个建筑的名字。没错,作为建筑,它的历史还要向前追溯。紫光阁位于中海西侧,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初为明武朱厚照跑马箭射之地,名曰平台。
不过今天我们所见的紫光阁,大体上是乾隆二十五年和乾隆四十一年时的原貌,体量宏伟高大,阁面阔七间,前抱厦间面阔五间,是两层重檐楼阁。阁前有四百余平方米宽敞的平台,白石栏子,雕龙望柱。阁后建武成殿,并以抄手廊与紫光阁相联结,形成了一个典雅、肃穆的封闭院落。 乾隆对修葺紫光阁十分重视,对紫光阁的陈设布置作了精心的安排。而它的存在,也了晚近中国以来的风云岁月。
位于中海西岸的紫光阁,古称太液池之滨。据史料记载,明代正德年间为一个四方平台,每年五月,明朝在此观龙舟吃粽子,看御马监的勇士弯弓骑射。清奇的《金鳌退食笔记》有载:“台高数丈中作团顶小殿,用黄瓦,左右各四楹,接栋稍下,瓦皆碧。南北垂接斜廊,悬级而降,面若城壁……”
后来废台建阁,到崇祯时面貌已大不一样,“阁甚高敞,树阴池影,葱翠万状,一佳景也。”名称也变为紫光阁。
紫光阁在建筑等级上逊于,但也是重要建筑之一。阁面阔七间,前抱厦间面阔。屋顶用翡翠绿琉璃瓦,比一般绿瓦显得晶莹剔透。屋顶采用庑殿式项,前抱厦间则是卷棚歇山歇顶,在阁中腰又圈以绿腰檐。后面武成殿又是绿瓦歇山顶。整个楼阁的屋顶错落有致,显得十分富丽、庄严、玲珑和美观。紫光阁门前有宽敞的平台,面积约四百余平方米,以白石栏杆围以栏板。望柱雕龙,经过多次翻修,现在仍遗存有康熙年间雕刻的望柱头。
到了清朝,“紫光阁”旧名得以沿用,门前空地还种植桃杏,春暖花开,芳香满园。康熙曾紫光阁,每逢八月十五,会在此举行比武射箭。比赛后,康熙赏赐优胜者金牌和银牌,上刻“旗胜”二字,最优者得金牌。皇太后也曾在这里避暑消夏。按清朝典制,每年新正例行赐外藩和蒙古王公宴。过去多在南海丰泽园,从乾隆廿六年以后,就移往紫光阁,直到清末。
乾隆年间,出征西北、西南,屡战屡捷。乾隆说这是“十全武功”,并自誉为“十全老人”。为了炫耀他的“武功之盛”,“文治之隆”,于乾隆二十五年紫光阁,在阁内绘功臣图,刻御制诗。是年,平定伊犁回部获胜,拓地两万余里。首绘大学士傅恒及定远将军兆惠以下一百功臣图于阁上,其中五十人由乾隆亲手写赞,其余五十人命儒臣拟撰。
1776年,乾隆平定大小金川大功告成,决定将紫光阁扩建为功臣阁,纪念为国家开疆拓土的功臣,陈列功臣画像和相关战史。一年后,改建完工的紫光阁便是如今所见的上、下二层样式,后殿称为武成殿。从此,紫光阁就成为了皇家军事博物馆,里面悬挂着大学士定西将军阿桂、定远右副将军户部尚书丰升额等一百功臣图于阁内,总计功臣像280幅。
紫光阁内,正间悬挂平定碑伊犁及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文,左壁为伊犁全图,右壁为回部全图。东西廊壁悬挂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碑文、两金川全图及告捷凯歌十首。阁上收藏得胜灵纛及俘获兵器,正中绘平定西陲凯宴图,左壁绘西陲献馘图,右壁绘平定伊犁郊劳图。
阁后有武成殿,乾隆题额“绥邦怀远”,左右有配联,上联“两阶干羽钦虞典”’下联“六律宫商奏采薇”。左右壁门张挂“开惑论”、“西师诗”。东西庑各十五间,内中陈列乾隆诗石刻三十六块(现存三十块),共刻诗二百二十四首。此后,形成一种制度,每逢正月十九日,邀臣进殿,设宴款待,随即紫光阁,君臣共览,炫耀武功。紫光阁到了清代同治、光绪时,曾一度做为外国使节的场所,但国势日微,已不足道了。
1886年,慈禧决定扩建西苑三海。当时正努力兴建铁的李鸿章为了赢取慈禧的支持,提议建造一条御用铁,让从未见过铁和火车的慈禧亲身体验。铁的起点,就定在紫光阁。1888年,这条全长1.5公里、专供慈禧乘坐的小铁落成,称为紫光阁铁。
慈禧每天上午散朝后,就同光绪及大臣乘坐小火车去吃午饭和睡午觉,这节小火车也成了往返于皇家办公室和御用食堂之间的摆渡车。为显示等级,慈禧和光绪乘坐的车厢用黄绸窗帷,而其他车厢则是红绸和蓝绸窗帷。
这条铁运行了十余年。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之后,对这条铁进行了,拆毁了大部分段。而紫光阁的门前,也插上了八国联军的旗帜,出现了荷枪实弹的外军。
紫光阁内的功臣像和陈列文物或遭、或被,全部损失殆尽。如今功臣像留存在国内的,只有天津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两幅。近年,紫光阁功臣像在海外屡有发现,如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馆、国立民俗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均有收藏。这些已发现的功臣像与原有的相比,不过是极少数,以后或还有可能再被发现,但大多数可能已毁于战火了。
之后建立,继而军阀混战,紫光阁在几十年里也基本无人过问,建筑残破不堪,1938年还曾被雷击毁一角。紫光阁的由盛而衰,也是三百年来中国由盛而衰的缩影。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总理的下,紫光阁进行了重新修缮,作为我国领导人和宴请外宾的场所。
1993年,工委主办的时政类月刊《紫光阁》创刊,如今已成为重要党刊。此外,宴会厅东门厅也名为紫光阁,是国家领导宴请年轻俊杰的场所,寓意紫气东来霞光朝元。不论是哪里的紫光阁,都没有地沟油半点容身之处。
那块刻有乾隆谕旨的石碑,一度曾因“破四旧”的原因被弃掉,后来也是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将碑找回立于原处。
周总理把这块碑概括为“下马必亡”碑。一国之青年,若忘却上马骑射的尚武,则其国危在旦夕。
如今的生活,也许不再如此希冀青年尚武,但青年该有的学识总应保留。最起码,在投诉“紫光阁地沟油”之前,查查紫光阁有何来头,对于这些自诩走在互联网时代前沿的年轻人来说,并非什么难事吧。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