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溪碑林正门。 张祺琪 摄
张祺琪
自古以来,“潇湘八景”中就有“三吾胜景”的美名,浯溪、吾台和吾亭自然景观清新秀丽、独具特色。浯溪碑林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依傍湘江,是我国碑石文化中不可多见的奇观。
763年,元结被委任为道州刺史,767年2月,从潭州都督府办完事返回道州(今湖南省道县)时,途经祁阳时泊舟停宿,见此处悬崖峭壁、怪石林立,遂流连悠游,因爱恋此地湖光山色便弃官归隐。他还饶有兴致地将一条“北汇于湘”的小溪命名为“浯溪”,撰《浯溪铭》,此地因此得名。此后,历代共有250多名文人学士到此游览,题诗作赋,铭刻石上,成为国内最大碑林,是研究碑石文化的宝库。
“摩崖三绝”
唐大历六年(771年)摩刻在峿台崖壁的元结文、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碑面高宽3.2米见方,直行,自左至右书刻,共21行,332字,字径15厘米,因文奇、字奇、石奇,世称“摩崖三绝”。从年代之古、碑面之大、文章之奇、书艺之妙以及现状之完整诸方面综合比较,堪称全国现存“三绝碑”之冠而盛誉中外。
“文绝”, 元结是唐代古文运动有力的先行者,又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中兴功臣。《大唐中兴颂》是元结具有代表性的、广为传诵,又是本人最得意的作品。颂文“以史为鉴,端严正气”。即以“安史之乱”为借鉴,痛玄重色,赞肃盛德之兴,喜群生万福是膺,表元、颜忠肝义胆。明代解缙题“中兴颂”旁“石镜”的诗曾说:“水洗浯溪镜石台,渔舟花草映江开,不如元结中兴颂,照见千秋事去来。”
“字绝”,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63岁时所书,实为颜体最成熟、颜氏生平最得意的巨幅杰作,堪称颜氏翰墨之高峰。颜书《大唐中兴颂》流动而又刚健的运笔,秀丽而又圆润的点画,落落大方而又平整的结构,形成质朴雄强的气势,有如一曲刚劲有力的正气之歌。
“石绝”,刻铭雕颂的摩崖临江矗立,如斧削成,“山高水大,其石不磨”;其间还有能“以为鉴”的镜石,多有文人以诗传之;镜石上方的悬崖上,刻有高达2.7米的镇邪字符,似字非字、似符非符,充满色彩。元结在颂文末尾称:“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可磨可镌,刊此颂焉,何千万年!”这高、大、陡、险的顽然巨石,正是摩崖刻石所在。
浯溪摩崖三绝《大唐中兴颂》举世罕见,明代曹来旬曾赞其:“元颂云烟霭,颜书金玉辉,山川无秀丽,天下看来稀。”清代杨翰刻在中兴颂碑前的石柱楹联称:“地辟天开,其文;山高水大,此石不磨!”
书法石刻宝库
浯溪碑林现存摩崖石刻505方,最高的刻在3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字径2.3米;最低的在溪畔崖脚,字径1厘米,篆隶楷行草诸体皆全,荟萃了唐代以来的历代名家。
唐代有“颜体”的创始人颜真卿,“二王体”有李谅、韦瓘,“褚体”有皇甫湜,篆书有季康的“玉箸篆”,袁滋的“钟鼎篆”,瞿令问的“悬针篆”及李阳冰的《中堂铭》。宋代有“黄体”的创始人黄庭坚,“欧体”的易祓,“魏碑”有邹浩、曾焕,“八分体”有沈绅等。元、明、清三代继承各体的名家之作也不少,如明有董其昌、王锡爵、沈周、曹来旬、许岳;清有何绍基、钱沣、吴大澂、杨翰、阮元等各擅其美。可谓“百代名臣金石宝;一溪明月水天秋”。
浯溪碑林的诗词作家历代各有其代表,灿烂争春。如唐有“开中唐面目”的“五言长城”卿,古文运动家皇甫湜,神童诗人郑谷等。宋有“永嘉四灵”之首领徐照,“江湖派”之戴复古等。其他如臧辛伯、吴潜、夏倪、邢恕等皆是名家。可谓诗派如云,大将如林。他们有的一人多碑,有的一碑多人,有的留有诗文但未刻石,有的刻石之碑被铲、被搬走或文字剥落难辨。
浯溪文物管理处的贺主任表示,不仅要好现有的石刻,管理处还要尽可能收集散落在民间的珍贵石刻。早些年管理处收回了流散在民间的乾隆弘历南巡时留下的《听雪阁》诗碑一块。碑林现存完好,能辨认的石刻中有诗词218首,铭10篇,赋记16篇,联语6幅,榜书38方,标5方,题名104方。
明珠再发光
1996年后,陶铸的《东风》诗碑和《踏莎行》词碑相继在浯溪景区竖立,又增建了陶铸铜像和陶铸事迹陈列馆,千年古迹再添胜景,更使碑林胜境充溢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的传统。
浯溪人文景观的思想精华就体现在元结的“忠、直、方、正”,颜真卿的“忠义大节”和陶铸的“心底”。要做到“忠、直、方、正”“忠义大节”,必先要“心底”;只有“心底”,才能“忠、直、方、正”“忠义大节”。这“心底”“忠、直、方、正”“忠义大节”12个字,展示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人文,它使浯溪优美的自然景观在文化品位上获得了。
浯溪碑林经历千年风雨之,近代抗日战争期间,日寇铁蹄之,复经“”10年之,较为严重。为浯溪摩崖,祁阳县设立了浯溪文物管理所,1988年,“浯溪摩崖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单位。
国庆黄金周期间,浯溪碑林共接待游客7800人次,相比之前有小幅上升,但是以浯溪碑林自身的历史价值来看,它值得更多关注。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