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永州人文历史 > 正文

承载千年中华民族文化内涵 中国祠堂的前世2013年9月15日

类别:永州人文历史 日期:2013-9-15 9:51:59 人气: 来源:

  (图片来自网络)

  核心观点:当代祠堂是对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旧祠堂的继承,它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族祭祖场所,也不再是族内部的司所,而主要是保留了追思祖先的依托,成为村落中的公共空间。族祠堂等旧形式,在当代更多地作为文化形态保存下来。

  风格古雅、气势宏伟的祠堂建筑,是中华民族历时数千年之久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重要表征。作为中国保存最多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血缘伦理、族观念、祖先、神灵、伦理、典章制度、堪舆风水、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涵,以及历代以来,人们在社会生活、审美情趣方面的许多特点与个性。

  祠堂建筑承载我们伟大祖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发展的印记,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广博的古代文明最精华的部分之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文明的最高水平。“祠堂是人们祭祀祖先、贤哲或神灵的房屋”,它包含了三个要素:一是祠堂是祭祀的建筑;二是祠堂祭祀的对象有三个类别:家族先祖,名贤先哲,山川、天地和神灵;三是祭祀场所为房屋。三者缺一不可。

  中国祠堂的沿革

  近几十年来,介绍中国祠堂的著作、论文甚多,但大多是从旅游景点,或从建筑艺术角度来论述祠堂,其实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祠堂文化,是有发展轨迹可寻的,中国祠堂经历了祠堂起源、祠堂诞生、汉代墓祠、唐代家庙、宋代家祠、明清祠堂和当代祠堂等七个发展阶段。

  中国祠堂文化的滥觞,与中国古代传统的自然特别是祖先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对自然界的日月、、风雨、山川、土地乃至牲畜动物、花草树木等自然现象,不能理解,也无力控制,于是就产生了自然有灵、为神的自然观念。同时,由于原始人还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也不了解生和死的区别,以为人的死亡只是存在的终结,灵魂在另一个神秘世界里可以继续活下去,于是便产生了祖先这种,并成为人类最原始最重要的。古人祭神特别是祭祀祖先的场所,实际上就是祠堂的前身。到了商代,原始自然、祖先的观念和祭祀行为有了发展,建立了初步的庙制度和祭祖规则,但商代祭祀礼仪尚未形成定制。

  进入周代,为巩固,建立了分封制和法制。周代礼制对庙建制的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就于寝。”即天子庙有七所,三所昭庙,三所穆庙,连及太祖之庙共七所。诸侯庙五所,二所昭庙,二所穆庙,连及太祖之庙共五所。大夫庙三所,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只有一庙。庶人则连一庙亦没有,其祭祀合并于嫡子之家举行。周人建立了以庙为核心的祭祖礼制,完整、系统和规范,对后代的家庙、祠堂制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祠堂的正式诞生。

  汉朝祭祀祖先,无论是皇家庙,还是民间祠堂,都有自己的特点。宋人司马光在《文潞公家庙碑》中指出:“汉世多建祠堂于墓所。”即在祖先坟墓旁边建立“祠堂”进行祭祀。汉代墓祠又称“庙祠”,是从周代庙发展演化而来的祭祀建筑。汉代墓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木结构祠堂,一种是石结构祠堂。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封建的法礼制也得到全面恢复和实行。作为封建法礼制重要内容之一的中国祠堂,到唐代发展成为“家庙”。“家庙”一词是唐代法制上用来称呼官人依唐制所建立起来的庙。《开元礼》关于祭祖礼制:五品以上的官人才可以立庙。唐代的家庙,集中在长安、洛阳两京,尤其长安城内更是遍布家庙。

  到了宋代,人们对传统的祭祀制度不断提出新的见解和,在理学家的推波助澜下,民间祭祀五世祖甚至始祖的习俗,逐渐流行起来。宋代祭祖场所一般建置在故乡居室内或之侧,实际是一种家庙制度影响下的家庭祭祖场所,有别于唐代大多建于京师远离居室之处的家庙,与明清时代建于住处以外的族祠堂也有区别,其名称有“家祠堂”、“祭堂”、“影堂”等,可简称为“家祠”,为唐代家庙到明清族祠堂之间的过渡形态。对庶民族的祠堂礼制产生巨大影响的,当推南宋以朱熹之名编撰的《朱文公家礼》。

关键词:永州人文历史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合作赞助: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