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永州人文历史 > 正文

湖南永州是几级城市?永州人文历史

类别:永州人文历史 日期:2013-7-11 9:18:54 人气: 来源:

  永州(YONGZHOU)概况邮政编码: 电话区号:0746(+86) 汽车牌照 :湘M

  是湖南省下属的地级市,为湘西南港口城市,位于中国黄金线中南段,湖南西南部,东濒郴州,南接广东清远连州市,西与全州市相连,北与衡阳市毗邻,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

  永州古称零陵郡,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嶷山而得名。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设立地级永州市。永州现辖九县两区,全市辖:冷水滩区、零陵区(原芝山区)、祁阳县、东安县、蓝山县、双牌县、宁远县、新田县、道县、江华县、江永县。驻冷水滩城区。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人口566.5万人。 永州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对外的重要门户,素有“南山通衢”之称。“距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庚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镇东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广西边陲之咽喉,据东南握广东海滨之通道,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市区到广州仅500多公里,南六县距广州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永州是一本书,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据权威专家的最新研究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陶瓷工业之源、中华文明之源。舜的、任人唯贤,柳元深刻的惜民思想,周敦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文化的千姿百态,以及道县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无一不丰富中华文化的宝库。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浯溪碑林、九嶷山舜帝陵、祁阳文昌塔、三圣湖、柳子庙、阳明山、舜皇山、江华瑶城、湘源温泉等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永州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是湖南直达两广、两南(海南、大西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湘桂铁横贯东西,322国道、207国道及九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永州机场已开通长沙、海口、广州航线。衡昆高速公、二广高速、洛湛铁与湘桂铁在市区形成新的铁枢纽。正在规划中的贵(阳)福(州)铁将横贯永州中部。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南东三面环山、向东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的南缘。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奇峰秀岭逶迤蜿蜒,河川溪涧纵横交错,山岗盆地相间分布。在全市3366.55万亩土地总面积中,平原面积478.67万亩,占14.29%;岗地面积596.87万亩,占17.81%;丘陵面积486.3万亩,占4.51%;山地面积1656.68万亩,占49.45%。从总体上看,全市大体呈现“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和庄园”的格局。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三山围夹两盆地,呈向东北倾斜的山字形地貌轮廓越城岭—四明山系雄踞西北,萌渚岭—九疑山系矗立东南,都庞岭—阳明山系横插中部,将永州分隔成南北两大相对的部分。在三大山系及其支脉的围夹下,构成南北两个半封闭型的山间盆地。位于北部的零祁盆地,面积达855.4万亩,占境内盆地总面积的45.5%。盆地内地势低平开阔,耕地连片延伸。盆地周围由北面的四明山、西北的越城岭、南面的紫金山、东南面的阳明山相环绕,东北向衡阳盆地敞口。南部道江盆地,面积1024.27万亩,占境内盆地总面积的54.5%。盆地内丘岗起伏,耕地连片。盆地东面向郴州、永兴盆地开口,西南成狭长谷地向江永、江华南部延伸,形成湖广的交通走廊。盆地外周由北面的阳明山、西北的紫金山、西面的都庞岭、南面的萌渚岭—九疑山围隔而成。

  西南高,东北及中部低,地表切割强烈从全国地形看,永州位于由西向东倾降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接地带,是南岭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初始阶段。西北、西、西南三大山系,山体巍峨蜿蜒,山峰高达千米以上。都庞岭的峰顶韮菜岭,海拔2009.3米,是全市最高点。东北及中部,丘岗星罗棋布,谷盆相嵌,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湘江河谷祁阳唐家岭的九洲,海拔63米,是全市最低点。全市相对高差1946.3米,比降达2.7~20%,切割深一般为300~700米,最深达800~1000米。纵观全市地势,大体是西部和西南高,东北及中部低,以三大山系为脊线,呈环带状、阶梯式向两大盆地中心倾降。

  地貌类型复杂,以丘岗山地为主全市地貌类型发育,在历次构造运动、岩浆侵入以及地表水的长期风化剥蚀下,形成了以山丘地为主体,丘、岗、平俱全的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全市有中山、中低山、低山总面积.5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9.5%。丘陵3242平方公里,岗地3979平方公里,平原3191平方公里,水面880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14.5%、17.81%、14.29%和3.94%

  永州山地面积大。境内峰峦迭障,雄伟壮观。主要山脉有越城岭—四明山系、都庞岭—阳明山系和萌渚岭—九疑山系。

  越城岭—四明山系:越城岭自西南向东北,由广西插入东安县境。其余脉舜皇山、牛头寨山、四明山等折转向东,横跨东安、祁阳、冷水滩三县区北部边境,构成阻隔西北寒流入侵永州的天然屏障。越城岭—四明山系高峻陡峭,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金字岭、紫云山、高挂山、大界岭、牛头歧等21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5座。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154座。

  都庞岭—阳明山系:都庞岭大致成南北趋向,虎踞于湘桂边陲。其支脉紫金山、阳明山折转向东,横贯永州中部,将永州分隔为南北两大区域。都庞岭—阳明山系蜿蜒200余公里,构成境内江永、道县、双牌、芝山、祁阳、宁远等6县区的主要山地。都庞岭—阳明山系群峰起伏,到处崇山峻岭。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韮菜岭、阳明山、杉木顶等35座,海拔1000上的山峰有472座。

  萌渚岭—九疑山系:萌渚岭是湘粤桂三省区的自然界岭,又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山系南北、东北,属南岭山脉纬向构造带。山系群峰高耸,苍山如海。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大龙山、癞子山、姑婆山、黄龙山、团圆山、紫良界岭等44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91座。

  阳明山

  巍峨的阳明山位于潇水之东,与零陵、双牌、祁阳、宁远等县接壤。主峰海拔1625米。阳明山境内70%的山地海拔在1000米以上,群山连绵,山峰环立,主峰望佛台海拔1624.6米,登峰远眺,极目千里,上可达九嶷,下可见衡岳,芝城冷区和蜿蜒潇湘,无不历历在目。山高谷幽,石怪峰奇,,森林茂密,树种繁多,松涛和鸣,秀竹滴翠,流泉飞瀑,云山雾海,转峰回,鸟语虫鸣,奇花异草,相互辉映。身临其境,宛若进入“鸟鸣山更幽”的仙境。

  阳明山土质肥沃,资源丰富,列为省自然区。山中盛产竹木,有竹乡林海之称。国内名贵稀有的华东黄杉,这里有成片的次生林;濒临绝种的白鹇,亦时在山里行走翻飞。其他稀有药材,珍禽走兽,种类繁多,难以胜记。是一个的动植物宝库。

  九嶷山

  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宁远、江华、蓝山三县交界处。纵横100余千米,有“天下万山朝九嶷”之说。因9座山峰,峰峰相似,故名九嶷山。主峰畚箕窝海拔高达1959.2米。

  九嶷山奇特秀丽,溶洞众多,曾得到世界地貌学鼻祖徐霞客的赏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珍贵的诗文。九嶷山不仅怪石嶙峋,洞石遍布,而且是森林王国,其面积约53平方千米。

  舜皇山

  舜皇山位于东安县西部30千米处,为湘南第一峰。系国家级森林公园(1992年批准建立),省级自然区(1982年设立)。史籍载为舜帝南巡驻跸之处,故名。主峰海拔1882.4米,总面积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1.8%,有原始次生林5300公顷。山中有高等植物1640种,野生脊椎动物118种,国家一级植物7种,二级22种,国家一级动物8种,二级22种。千米以上高峰12座,景观多变;峡谷9条,层进渐险;30米落差以上瀑布22处,吐珠喷雾;大型溶洞13个,景致精美;怪石、崖壁26处,似物像人,巧妙逼真;成景山泉7处,淙淙流淌。山、水、石、林巧合成景,岩、泉、树、藤自然成趣,四时花开不断,气候宜人。更有山北之古庙,山麓之舜王庙及多处名人题咏碑刻等人文景观。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直属机关的“红章”纵队和“红星”纵队于1934年11月17日从新宁县老山界途经东安县舜皇山大庙口镇塘旁边,翻越“雷群岭”进入广西桂林地区。

  都庞岭

  都庞岭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和江永县境内,地处南岭山脉中部,都庞岭东侧,境内峰高岭峻,河谷深邃,切割强烈,最高峰韭菜岭海拔2009.3米,千米以上山头近百座。由于区位于中带向南带的过渡地带,区内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属华中、华南、华东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动物区系为东洋界华中区,并有华南区系成为渗透,华中区向华南区过渡特征。本区森林植被保存良好,生物资源丰富,低海拔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结构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的主要对象,同时区内还分布有大面积的福建柏群落和长苞铁杉群落;已发现的维管束植物有214科861属1949种,其中冷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香果树、鹅掌楸等10余种植物被列为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区内不分布有丰富的作物野生亲缘种种质资源;已发现的陆栖脊椎动物有70科146属202种,其中国家重点动物有鳄蜥、云豹、蟒、短尾猴、水鹿等25种。本区还是湖南省西南部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区,并为瑶文化的发源地,因而在森林生态、动植物遗传和以及民族学的研究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价值。

  四明山

  四明山,因这四明山与东安、祁阳、邵阳、冷水滩等相邻,“ 四望皆明 ” 而得名。山势陡峻,切割强烈,四明山海拔 1000米以上的山峰3座,境内以杨村甸腾云岭为最高峰,海拔1044米;800米以上的6座。登临山中,远观山翠如黛,岭断云连;秋看枫红似火,黄叶翻飞。山中现存有珍贵树种有白玉兰、银杏、、摇钱树、青钱柳、紫穗槐等 10 多种。常年活动着香猫、聋猪、穿山甲、猴鹰、夜鸦等珍禽异兽数十种。据传明代建故宫、太和殿一根主梁就取自这里出产的珍贵。

  永州是一个河流密布、水系发育的地区。全市共有大小河流733条,总长公里。按长度分,301公里以上的2条,101~300公里的2条,50~100公里的14条,5~49公里的590条。按流域面积分,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2条,1001~5000平方公里的7条,101~1000平方公里的55条,11~100平方公里的543条。全市河流受地形地貌及构造断裂带的控制,大都呈由南向北或自西向东的,并分为三个水系:一是湘江水系。包括全市主要河流,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6.09%。二是珠江水系。主要是江永桃川、江华河口一带及蓝山的一部分小河。流域面积为77.8平方公里。三是资江水系。只有东安南桥、大盛部分地方的小河属之,流域面积101.3平方公里。

  永州境内的水系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河流纵横,呈树枝状分布。全市绝大多数河流从西北、中部、南部三大山系发源,穿山绕岭,逐级汇流,形成树枝状流域网,汇集于潇湘二水,最后从零祁盆地东北口流出,注入洞庭湖。二是河流水量大,易涨易涸。全市河流总水量占全省河流年均总水量的11.1%。其水源主要靠自然降水,因而年内各季的水位变化大。春末夏初的暴雨期,各河流会出现短期洪汛,水位差在5~18米,径流量超过正常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秋冬枯旱时,河流就会涸浅,有的甚至会断流。三是河床坡降大,谷深流急。南岭山地相对高差大,地势比降达2.7~20%。穿越这里的河流下切,河道窄而切割深,水流湍急,落差集中。

  永州的主要河流有湘江、潇水、宁远河、白水、祁水、芦洪江、石期河、永明河等。

  湘江

  发源于广西兴安县海洋山(又名阳海山)。自东安渌埠头入境,汇集紫水、石期河、潇水、应水、白水等,流经芝山、冷水滩,最后由祁阳唐家岭的九洲流向常宁市。境内流程227.2公里,自然落差55.3米。湘江水量丰富,入境流量283.55秒立米,出境流量774.5秒立米,是境内最重要的水交通,也是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源泉。

  潇水

  古名深水,又名营水,东晋以后改名潇水。潇水是湘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蓝山县紫良乡野狗山麓,流经江华、江永、道县、双牌,汇集永明河、宁远河,于芝山区苹岛注入湘江。干流长354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0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45秒立米,为全市生产生活供水的主要水系网络。

  白水

  湘江上游一级支流。发源于桂阳县大土岭,于常市蒲竹进入祁阳,在祁阳白水镇汇入湘江。白水全长117公里,流域面积181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4.3秒立米,河床落差达653米。

  祁水

  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邵阳县四明山东侧的九塘坳,流经祁东县黄泥桥,在窰头铺的石湾村进入祁阳,经黎家坪、下马渡,在县城浯溪镇东汇入湘江。全长114公里,流域面积16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3.9秒立米,多年平均径流量7.55亿立方米。祁水在祁阳境内河长67.2公里,流域面积568.2平方公里。

  芦洪江

  又名应水。湘江上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东安与邵阳的分水岭黄花山东麓,于冷水滩的高溪市汇入湘江。全长80多公里,有大小支流15条,流域面积10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6.3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9.89秒立米。

  紫水河

  又名大阳川水,为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东安紫云阳合坪,于东安大江口汇入湘江,全长96公里。落差1550.5米,流域面积983.6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3.94秒立米,年均径流总量7.6亿立方米。

  宁远河

  湘江的二级支流,潇水的一级支流,由舂水和泠水汇合而成。舂水与泠水在宁远曹家滩汇合后流入道县油湘,再进入宁远下白营,最后经道县油湘流入潇水。宁远河全长9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0.53秒立米。

  永明河

  潇水一级支流,湘江二级支流。发源于江永县凉伞界,流经古宅、江永县城、上江圩,于道县涔江渡汇入潇水。全长82公里,流域面积121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2.6秒立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3.5亿立方米。

  永州市属中带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比较分明。全市年均气温为17.6~18.6℃,无霜期286~311天,日最低气温0℃以下的只有8~15天。多年平均降雪日数为3~7天,极端最低气温在-4.9~-8.4℃之间。日平均气温≥0℃的积温达6450—6800℃,≥10℃的积温为5530~586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00—174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达101.5~113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1900毫米,一般是山区多于平岗区,南部多于北部。

  气候特征

  由于受复杂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永州气候类型多样。其主要特征是:

  气候资源丰富,温光水基本同季从热量看,年均气温比湘北高1.5~2.0℃,年均积温比湘北多200~400℃,日均≥10℃的作物持续生长期有286~311天,比湘北长10~20天,无霜期比湘北长25~30天。从光照看,除江华等山区外,为全省日照次多的地区。从降水量看,总的也比较丰富。同时区内温光水基本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气候类型多样,立体层次明显全市复杂的地形地貌,促进了温光水的重新分配。即使在一个县内,气候的地域差异也十分明显。全市从海拔300米以下的丘岗平原地带,到1000米以上的中山地带,其气候变化大体相当于向北推进了7~10个纬度。这种因高度不同的多层次气候,形成了植被类型、种植制度、农业布局的明显差异。同时,由于地形影响,市内还有相当大的“暖区”和“暖带”存在。“暖区”主要分布在道县—宁远河谷盆地、新田河谷盆地、江华涛圩河谷走廊、江永桃川盆地等。“暖带”主要出现在群山连绵、下有溪谷的山腰地带。

  气候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大,低温冷害明显,旱涝比较频繁永州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同时,由于地形地貌影响,气温季节差异很大。极端最低气温可达–8.4℃,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极端温差为48.4℃。同时,气温年际变化大,春季低温和冰冻明显。全市≥10℃初终日期,最早与最迟相差40天以上;日温>10℃的持续日数,最长与最短可相差70多天。在积温较少的年份,多发生低温冷害天气,如倒春寒、寒露风等,对农业生产不利。降水时空颁布也不均匀,旱涝比较频繁。全市雨水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其降水量占全年的三分之二。特别是4~6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45%以上,而秋冬两季仅占全年的30%左右。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如芝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11.9毫米,最多的1961年达1867.0毫米,最少的1963年只有950.0毫米,两者相差一半。

  灾害性气象

  永州是一个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主要灾害性气象有旱涝灾害、冰冻、大风冰雹灾害等。

  旱涝灾害 多雨年易涝,少雨年易旱,旱涝成为全市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据统计,各地有80~90%的年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旱灾,洪涝发生机率有40~65%。从灾害的持续时间、影响程度和面积来看,旱重于涝。1963年,永州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农作物受灾面积270.9万亩,面积236.8万亩。很多地方山泉枯竭,溪水断流,塘坝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饮水困难,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损失。

  冰冻 全市历史上发生冰冻灾害的年份也不少。一些强冰冻,往往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解放后,永州曾发生过两次强冰冻天气。一次是1969年1~2月,出现解放以来最强的冰冻,极端最低温度达–7.1℃,对交通、通讯和越冬农作物、耕牛及果木造成很大损失。另一次是1977年,出现长期低温强冰冻。全市冻死耕牛6300多头,柑橘和林木遭受严重损失。

  大风冰雹灾害 每年2~5月份,冷暖气团常在本市交会,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易于形成大风冰雹天气,往往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如1981年3月29日,宁远、江永、道县、蓝山、新田及双牌等县,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风冰雹天气,最大风力达十二级,造成59个、527个大队、5149个生产队受灾,死亡93人,伤575人。

  此外,永州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历代编修的永州府志,都对此有所记载。最近一次关于永州发生地震的记载,是在清乾隆四十九年(1787年),距今215年。

  土地资源

  全市有土地面积3364.2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0.5%,位居全省第二。土地类型多样、质量较好。有宜农耕地500万亩,宜林地2100万亩,连片宜牧地158万亩。土地后备资源充足。全市待开发土地563万亩,宜农荒地是全省数量多、质量好的地区之一。

  动物资源

  全市已查明的野生动物有1000余种,其中有大量的珍稀动物。现列为国家的有31种:属国家一级的有华南虎、黄腹角雉;二级的有猕猴、穿山甲、豹、麝、红腹角雉、毛冠鹿、水鹿、大鲵(娃娃鱼)、红石猴、灰腹角雉等10种;的有獐、青羊、苏州羚、白鹇、金鸡等19种。全市已知水产动物有186种,其中鱼类有153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青、鲢、鳙、鲤等20余种;稀有珍贵鱼类有中华鲟、竹鱼等;水产两栖动物有大鲵(娃娃鱼)等16种;水产爬行动物主要有鳖、团鱼、乌龟等;珍贵水产兽类有华东水獭(俗名水貂)。

  植物资源

  永州市属中带常绿阔叶林区,系本省植物资源富集地区。全境共有维管束植物232科、1003属、2712种,占全省的68%,为全国的10%;有乔木树种127科、429属、1542种。其中有栽培价值的58科、253种,有实用推广价值的180种。属国家一级的6种:银杉、水杉、珙桐、香杉、种萼木(伯乐树)、苏铁;属国家二级的13种:、银杏、冷杉、中华珈、长柄双花木、香树、红豆树、白豆松等;属国家的有杜仲、鹅掌楸、福建柏、华南栲、青钱柳、檫木、黄杉等27种;属省级的有斑竹、方竹、罗汉竹、绒毛皂荚、山羊角树、黄连、党参、天麻等29种。

  矿藏资源

  全市地处我国著名“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已探明的矿藏有55种,占全省矿种一半。已知矿床点632处,达到工业矿床80处,其中大型5处,中型15处,小型60处。锰、锡、稀土等矿藏储量大,品位高。其中锰保有储量约6800万吨,占全省的34.7%,居全省第二位,产量居全省第一位。江华姑婆岭稀土矿为大型矿藏,储量全省第一。

  水力资源

  永州是个河流密布、水系发达的地区,共有大小河流700余条,总长1万多公里,河床谷深流急,水能资源蕴藏丰裕,总量达238万千瓦,位居湖南第三,其中可开发量达101万千瓦,待开发利用的达60余万千瓦。

关键词:永州人文历史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合作赞助: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