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永州人文历史 > 正文

百家姓——韩姓2013年6月14日永州人文历史

类别:永州人文历史 日期:2013-6-14 17:44:54 人气: 来源:

  一、韩姓来源:

  1、黄帝传承。这是韩姓起源各种传说中最古老的一种。黄帝时代是我国父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黄帝族从陕北的黄土高原开始,沿渭河黄河向东发展,与炎帝族合二为一,消灭东夷族首领蚩尤,建立了以黄帝族为首的部落联盟,黄帝因此被称为我国的人文初祖,中国人也称炎黄子孙。传说中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人。《世本》记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阿女,生了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韩流所处时代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考古学者在龙山文化时期的河南汤阴白营等遗址内发现了水井。井的四壁用井字形的圆自下而上,叠垒而成。井字形木架的交叉处都有榫扣合。韩字从韦,韦在古代写作“韦”,韦字形状与龙山文化时期的水井结构十分相似。韩流族有可能是因为发明了水井而被称为韩流,“韩”字的古义为井垣就说明了这一点。

  2、以国为姓。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周灭商,平定管叔蔡叔与武庚的叛乱后,实行大分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云:“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丰、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周公旦分封武王之子于韩,为姬姓之国,地处今山西河津东北。但韩国国力太弱;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韩国之后,国人便以韩为姓。

  3、曲沃桓叔之后。西周晋穆侯娶齐女为妻,长子为太子“仇”,次子为“成师”。晋穆侯死后,穆侯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4年后,太子仇攻杀殇叔,继位为晋文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的都城在冀(今山西冀城东南)。文侯的儿子昭侯在位时,把文侯的弟弟成师封在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号为桓叔。曲沃桓叔广招人马,扩张。从曲沃桓叔受封开始的六七十年间,翼地昭侯和曲沃桓叔两派之间冲突不断。曲沃桓叔死后,世子继位,为曲沃伯。伯袭杀昭侯之子孝侯,晋人又立孝侯之子鄂侯为君。鄂侯死后,子哀侯继位。第二年(前716年),曲沃伯去世,其子继位,即曲沃武公。晋哀侯九年(前709年),曲沃武公发兵攻打翼城,俘获晋哀侯,晋人又立哀侯之子继位,称小子侯。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掉晋哀侯。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设计诱杀小子侯。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斗争,公元前679年,周僖王正式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尽并晋国之地。杀掉晋哀侯的韩万即韩武子。有人认为韩万是曲沃成师之子,分封采邑于韩,因以韩为姓,代为晋卿。

  4、后国人以韩为姓。曲沃桓叔之子韩万的玄孙韩厥,曾为晋国正卿,帮助韩姓在晋国逐渐扩大了。春秋晚期,晋国由韩氏、赵氏、魏氏、知氏、范氏、中行氏六卿。公元前490年,范氏、中行氏灭于赵。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知氏,三分其地。从此,晋国为韩、赵、魏三国瓜分。前403年,韩厥的七世孙韩虔(景侯)时,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战国时期,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起初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后来迁至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到韩哀侯时,攻灭郑国,迁都于郑都新郑(今河南新郑),疆域包括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介于魏、秦、楚三国之间。韩哀侯的曾孙宣惠王开始称王。到宣惠王的玄孙韩王安时,韩国日衰。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俘韩王安,置颍川郡(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市)。韩国后,国人以韩为氏,颍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

  5、出大汗氏改姓为韩。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由于译音不同,出大汗氏在史书还有步大汗氏、步六汗氏、步汗氏、潘奚氏、破六韩氏、破六汗氏、破落汗氏、破落韩氏等多种译法。北魏末年,有沃野镇(今五原北)人破六韩拨陵领导的农民起义。韩愈之祖韩耆自赫连出丐降于北魏,其先祖属于匈奴,所以韩愈不可能附籍颍川、南阳的韩姓而自谓郡望昌黎。

  6、异国韩姓。汉武帝时获直侯韩陶为朝鲜人,唐宪飞龙卫士韩志和系倭国人。

  7、以少数民族复姓所改姓为韩。如后魏时鲜卑族有三字姓“出大汗”氏,明甘肃临夏土司改“可汗”氏为韩姓,赐元人实哈塔为韩姓;清满州八旗“罕札氏”取“罕”与“韩”谐音,改韩姓;甘肃循化厅土司,撒拉回人,取韩为族姓;锡伯族哈什胡里氏、韩吉利氏、韩亚喇氏,均改汉姓韩氏;富裕柯欠克孜族嘎普韩部落取汉姓韩为姓;彝族安韩氏省掉“安”改为单姓韩等。今回、保安、土家、达斡尔、苗、蒙古、壮、白、黎等民族均有韩姓。

  二、迁徙分布

  韩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和山西一带,商末周初韩姓已经进入了河南和地区。汉晋南北朝时期,韩姓在河南地区发展迅速,尤其在韩国古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和南阳为中心,形成了著名的颍川韩姓。同时韩姓向北部、东北地区、山东、江苏、浙江、甘肃、四川播迂,唐朝后期韩姓始入广东和福建。宋朝是韩姓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时期,经历东晋、隋唐的北方地区战乱,在北方的韩姓人群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中原人群大量南迁之后,人口和中心第一次转移到了南方。在明朝以后,韩姓在东方得到稳定的发展,尤其在鲁苏辽三省繁衍最盛。清初移居。

  宋朝时期,韩姓大约有6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3%,排在第二十三位。韩姓第一大省是河南,约占全国韩姓总人口的25.6%。韩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陕西,这三省韩姓大约占全国韩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四川、安徽四省,又集中了24%的韩姓人口。全国形成了以豫冀鲁皖、陕川为中心的两大块韩姓聚集地。而湖南和两广地区是当时韩姓人口稀少的地区。

  明朝时期,韩姓大约有6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7%,为明朝第二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韩姓人口增长比率为负值,600年中韩姓人口不f旦没有增长反而减少。面对战乱和,群体首先应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韩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韩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浙江,这六省韩姓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70%,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两省,又集中了14%的韩姓人口。山西和山东一跃并列为韩姓第一大省,约占韩姓总人口的31%。其人口主要向西北、东部和南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晋冀鲁、陕甘、浙苏三大块韩姓人口聚集地区。

  三、历史名人

  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创始人韩国公族(今河南禹州人),与同师事荀卿。他纵观天下形势,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缘道理以从事”,实现“法、术、势”合一,以收“道法万全”之效果。

  韩信:西汉初期官至大将军,封为楚王,后贬为淮阴侯。著名军事家。他智勇双全,治军严明,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屡建奇功,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之颂。与张良、萧何并称“兴汉三杰”。著有《兵法》三篇。

  韩当:字义公,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今省迁安)人,与右北平郡人程普都是幽州人,三国吴名将、都督。因为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被孙坚赏识。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佐孙氏屡建战功,熟悉水战,勇猛过人。222年夷陵之役,与大都督镇西将军陆逊、昭武将军朱然共同在南郡的涿乡并大破蜀军。转任为威烈将军,封都亭侯。曹魏的上军大将军曹真南郡,韩当保守东南方,在边境身为将帅,激厉将士同心,又督司,遵行,孙权称善。223年,封石城侯,升迁为昭武将军,遥领荆州冠军郡太守,后来又加都督的称号。统帅敢死及解烦营兵万人,丹阳郡贼寇,击破。旋即病逝。儿子韩综承袭侯爵、统领兵马。

  韩擒虎:东垣(今河南省新安)人,字子通(538-592),出身将门,父为北周大将军,袭封新义郡公。因军功升至上仪同,曾任永州、和州刺史。隋朝建立后,经高颎推荐为庐州总管,坐镇庐江(今安徽省合肥),为灭陈做好准备。开皇八年(588年)十一月,隋以韩擒虎为先锋,率精兵五百人自横江夜渡,袭取采石(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向建康挺进。所过之地,丧胆乞降,由是很快便攻下建康城,并俘陈后主于枯井之中。韩擒虎以功封上柱国,出为凉州(今武威)总管。不久召还,开皇十二年(592年),突发病而死,时年五十五。

  韩愈: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首开宋学之先河。他还是古文运动的者,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被称为“百代文”。

  韩滉:唐代画家。字太冲,长安(个陕西省西安)人。德朝宰相,这样一位显贵,却尤好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宣和画谱》记载他有作品三十六件,其中表现农村生活与生产的就有二十四件。他的画,与张萱、周棠所表现的绮罗人物有所不同,两者似不可比,把选材重点从宫廷、豪门生活扩大到当时的农村,这是我国风俗画发展中的大进步。韩滉描写农家风俗的绘画,至今的只有这幅《五牛图》。

  韩偓: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龙年(889年)进士。历任左拾遗、刑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昭倚重之,欲拜相,固辞不受。后因忤朱温,两遭贬谪。又诏复为翰林学士,惧不赴任,入闽依王审知。他十岁能诗,李商隐赞为“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诗多感时伤乱之作,颇具风骨。而其《香奁集》则轻薄香艳,开“香奁体”诗风。著有《玉山樵人集》等。

  韩琦:河南安阳人,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有歌赞之:“军中有一韩,西贼闻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韩世忠:南宋大将。他与岳飞同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先在屡败金兵,后驻镇江曾以八千兵迎击金兀术,激战黄天荡,金兵闻之胆寒。

  韩山童: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原为栾城(今省栾城)人,其祖父为白莲,被谪徙广平永年(今永年东南)。韩山童继续宣传白莲教,倡言“,佛降生,明王出世”;他的徒弟刘福通等宣传他是宋徽八世孙,当为中原之主。至正十一年(1351年)黄河多次决口,元征民夫15万,在戍军监督下治河。趁此机会,韩山童与刘福通等治河民夫起义。他们发布文告,揭露元王朝,聚众宣誓,杀白马黑牛,以红巾为号,举行起义。起义军以红巾裹头,故称“红巾军”。后被元者察觉,韩山童。

  韩复榘:省霸县人,行伍出身,是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后脱冯附蒋,任八年,捕杀大批员、人民群众,领导的农民武装。同时截留地方税收,扩充自己的军队,与蒋介石的中央保持半关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山东军事,承担黄河防务。日军进攻山东时,不战而放弃山东。后又与刘湘等人密谋倒蒋。1938年1月11日被蒋介石邀至开封参加北方将领会议。后至汉口,24日以“命令,擅自撤退”罪被。

  四、郡望堂号

  颍川郡:秦王政时置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秦灭韩,以所得韩地置颍川郡,在今河南省中部。东魏迁治颍阴(后为长社,即今河南省许昌)。隋唐为许州颍川郡。

  南阳郡: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置郡,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省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昌黎郡:自曹魏至隋初,以昌黎(今辽东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有昌黎郡。今省昌黎县隋唐在卢龙县境内。辽置广宁县,为营州治所;金为昌黎县。

  泣杖堂:汉朝时候,韩伯愈最孝。一次他犯了过,母亲用拐杖打他,他的眼泪像下雨一样掉下来。母亲很奇怪地问:“我过去打你,你都是欢欢喜喜地接受,今天为什么掉泪呢?”伯愈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对母亲说:“娘呀!过去您打得疼,我知道母亲健康有力,所以喜欢;今天杖落在我身上,我一点儿感不到疼了,我知道母亲体力衰弱了,所以难过得掉泪。”

  此外,韩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颍川堂”、“南阳堂”、“画锦堂”、“荣归堂”、“荣事堂”、“书锦堂”、“继锦堂”、“福荫堂”、“恭寿堂”、“永思堂”、“翕和堂”、“昼锦堂”。

  五、韩姓祠通用对联

  名高三杰;文冠八家。——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上联典出汉初军事家韩信,淮阴人,初属项羽,继归刘邦,被任为大将。楚汉战争中,刘邦用他的计策,攻占关中。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间相持时,他率军抄袭项羽,破赵取燕、齐,又与刘邦会合,在垓下击灭项羽。汉朝建立,被封为楚王,因被人谋反,降为淮阴侯,又被告在长安谋反,为吕后所杀。善于带兵,著有兵法《韩信》三篇。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下联典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早年成孤儿,由兄嫂抚养,刻苦自学。贞元年间进士,官监察御史,因故贬为山阳令,后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参与平定淮西的战役。又因谏阻宪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元同为古文运动的者;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诗力求新奇,以文入诗,对宋诗影响较大。有《昌黎先生集》。

  南阳望族;北斗高名。——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全联典出唐代韩愈,博通经史百家,为文笔力雄健,气势磅礴,为后世古文家所崇,仰之如泰山北斗。

  勇推擒虎;兵罢骑驴。——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上联典出隋代大将韩擒虎,原名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人,有文武才能,以胆略著称。北周时袭父爵为新义郡公,隋文帝任他为庐州总管,委以灭陈重任,开皇年间为先锋,渡江攻入建康,俘获陈后主,因功进位为上柱国。下联典出南宋名将韩世忠,字良辰,绥德人,行伍出身,防御西夏有功,又曾以偏将参加方腊起义军。宋金战争开始后,在力抗金军,后随高南下,升至浙西制置使,因刘正彦兵变有功,任御营左军都统制。建炎年间,金兵渡江,他率八千人乘海船到镇江,扼守长江,断金兵,转战至黄天荡。绍兴年间,在大仪大破金和伪齐联军,被称为中兴武功第一役,后任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极力谋划恢复。秦桧主和,他多次上疏反对,被召至京,授枢密使,解除,自请解职,隐居西湖,携酒骑驴,以游玩自乐。死后追封为蕲王。

  贾勇擒主;携酒骑驴。——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上联典指隋代韩擒虎屡挫陈师,擒获陈主归,进位上柱国。下联典指南宋韩世忠为秦桧所忌,罢其,韩骑驴携酒,纵游自乐。

  高文翊世;道降翕和。——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唐代韩愈文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倡“文以载道”说。

  堂开昼锦;诗著香奁。——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上联典出北宋大臣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天圣年间进士,官右司谏,曾宰相王隋、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使四人同一天被革职。宝元年间,出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当时人称“韩范”,边地谣谚说:“军中有一韩,西贼闻胆寒。”后历任定州、并州知州,在并州时,收回契丹冒占的土地,立石为界,并驾驶防御。嘉佑年间入朝,任枢密使、宰相,经英至神,执政三朝,后出知相州、大名。王安石变法,他多次上疏反对,与司马光等人同为保守派首脑。封魏国公,著有《安阳集》。家中建有昼锦堂,欧阳修为之写《昼锦堂记》。下联典出唐末诗人韩偓,字致尧,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人。龙纪年间进士,历官弄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曾随昭逃奔凤翔,官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后因不愿归附朱全忠而被贬官。早年诗作多写艳情,辞藻华丽,被称为“香奁体”;晚年所作,多写唐末变乱及自己的,风格悲凉,有《韩内翰别集》。

  世泽;南海家声。——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唐代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唐属南海郡)刺史。

  有客如擒虎;无钱请退之。——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上联典指隋朝大将韩擒虎。下联典指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上下联均切韩姓。

  汲古得修绠;文章大雅存。——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佚名集唐诗句题韩姓祠。下联为唐代文学家韩愈诗句。

  八代名犹昔;三余课业新。——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全联典出唐代文学家韩愈,主张恢复正统地位,佛老,对唐王朝诏迎佛指骨进宫,呈递了谏迎佛骨表的奏章,几乎被杀,谪贬潮阳,仍不后悔。“八代”,指韩愈“文起八代之衷”。“三余”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八,阴雨者时之余也。”

  輨輨光锁千门日;赫赫名标五色云。——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北宋韩琦事。

  章台柳诗才子笔;夜照白图匠心功。——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上联典出唐代诗人韩诩,“大历十才子”之一,诗集中有《章台柳》诗。下联典出唐代画家韩干,善画名马,《照夜白图》为他的存世代表作。

  文价早归唐吏部;将坛今拜汉。——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上联典指韩愈,官至吏部侍郎。下联典指汉初军事家韩信,人。

  千金酬一饭;正严一表重千秋。——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上联典出韩信,曾受瓢母一饭之恩,后赠以千金。下联典出韩愈,因《谏迎佛骨表》奏章,几乎被杀。

  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采用湖南省衡阳韩文公(韩愈)祠联。

  文明气运参天地;殿墨万年贯古今。——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采用省台南市韩文公祠联。

  红叶题诗,喜逢良友;碧舆却坐,务绝奢华。——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上联典出唐代于佑题诗红叶,为宫女韩采萍拾得藏之。后二人结为夫妇。下联典出唐代柳公绰妻韩氏,每归,不坐金碧舆,着素衣,屏绝奢华。

  对至今留,自有传家云叶;制不可草,岂徒争艳香奁。——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宋韩琦事。下联典指唐末韩偓事。

  开汉将才,允矣无双国士;有唐相业,卓然第一文臣。——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上联典出韩信。下联典出唐代名相韩休,工文辞,有“笔头公”之称。

  制不右草,岂徒争艳香奁;对至今留,自有传家云叶。——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上联典出唐末诗人韩偓,著有《香奁集》。下联典出北宋大臣韩琦。

  金殿传胪,云呈五彩之瑞;词场树帜,文起八代之衰。——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上联典出宋代大臣韩琦,传其中举时有五色云现。下联指唐代韩愈。

  原道有宏文,南海波平能逐鳄;成仙也好义,蓝关雪拥度离尘。——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采用安徽省芜湖县新义街韩氏祠联。

  北斗旧家声,羡当头皓月一轮,光兹堂构;南阳新世第,仗对面青山,壮我门楣。——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采用安徽省潜山县西山村韩氏祠联。

  文章起八代之衰,谏佛骨、驯鳄鱼,养士治民,昌黎德教千秋在;相业定两朝之策,铭彝鼎、被弦歌,丰功伟绩,魏王声名传。——佚名撰韩姓祠通用联。采用广东省平远县韩氏南阳堂联。

  六、字辈排行:

  山东莒南韩氏字辈:“邦首文成本玉克传林辉茂振臣继广一西增北祥”。

  山东枣庄薛城韩氏字辈:“永殿存绪毓;建业正兆宜,怀本丕元祥;修家启茂俊,延学瑞泽长;衍斯传清化,鸿德保贵芳”。

  山东平阴韩氏字辈:“清魁天三振得允法文九美道兴敬明子效继顺承正修衍嗣连庆恒传”。

  山东宁津韩氏字辈:“君天文德自似忠存殿立全永功明太世光方金玉卫国大印正兰红”。

  韩氏一支字辈:“增志维大有方正兆宜传本培同兴立庆启茂竣炎”。

  韩氏一支字辈:“清奇鼎应孟朝廷世德作求天必佑”。

  江苏邳州韩氏字辈:“龄先光昭,洪业立勋,沂然隆盛,家法承君”。

关键词:永州人文历史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合作赞助: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