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永州人文历史 > 正文

永州历史文化述略之四:四大品类特色

类别:永州人文历史 日期:2020-6-2 21:38:26 人气: 来源:

  山水有灵,群贤毕至。历代名家如屈原、司马迁、蔡邕、谢脁、李白、杜甫、韩愈、元结、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元好问、张养浩、马致远、解缙、李梦阳、王夫之、袁枚等,都留下吟咏永州风物的作品。同时,永州本土文人辈出。如东汉末,零陵少年才俊周不疑,写有《文论四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以诗论诗的评论家。唐代,有永州零陵人史青,聪敏博学,玄开元年间,应诏赋诗,脱口而出,留下“五步成诗”的文坛佳话。两宋时期,湖南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家周敦颐、陶岳、振、周尧卿、陶弼、乐雷发等,为清一色永州人。据道光《永州府志·艺文志》载,永州古代著述目录共1003种,其中经部213部、史部336部、子部220部、集部234部。另据不完全统计,舜帝及其二妃的诗文近5000首(篇),吟咏“潇湘”的诗词达2700多首。

  永州古代著述品味之高,为世所。据本地学者刘翼平统计,永州古代的诗歌、游记、寓言、文章等,有90多篇精品佳作选入全国各类大中小学教材,有的甚至被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教材所选用。后,我市曾将周敦颐的《爱莲说》、柳元的《捕蛇者说》、陶铸的《松树的风格》,作为干部必读的“经典三篇”,从中做官的道理。

  其二,存世碑刻多。书法碑刻是永州这本书直观的载体。永州历史上出了两位书法大家。唐代狂草大师怀素,字藏真,俗姓钱,今永州零陵区人。他在吸取前人草书精髓的基础上,泼墨畅志,刻苦磨砺,使草书艺术达到炉火炖青的境地,后世将他与张旭并称为“颠素”,成为中国草书史上并驾齐驱的两座高峰。清代道州人何绍基,书法取法颜真卿与魏碑,熔篆隶于一炉,卓然自成一家。工艺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国十大书法家集》,何绍基名列其中。

  古碑刻被誉为人文的精灵。湖广湘漓一线,自古为中原至岭南的水通道,加以水石清秀,流寓的文人墨客多,因此,全国现存古代摩岩石刻以湘南永州与桂北桂林最为密集。永州境内的摩岩石刻现存总量76处、1713通。祁阳浯溪碑林505通,是全国最大的露天碑林。永州石刻以唐宋摩岩石刻最具代表性,在全国亦有独特地位。就书家而言,历代名家颜真卿、怀素、苏轼、黄庭坚、米芾、董其昌、何绍基等,均在永州留有石刻,且篆、邵逸夫子女隶 、楷、行、草诸体皆备,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特别是颜真卿书丹的浯溪《大唐中兴颂》,传为其平生得意之作,堪称之宝。

  其三,文物古迹多。文物古迹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永州是文物大市,有省领导曾把永州比作“一座巨大的露天历史博物馆”。迄今为止,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单位26处、省级文物单位79处、市级文物单位220处,位列全省前茅。另有中国传统村落85个。文物专家认为,永州有五类优势文物资源在全国颇具影响,具体为:重大考古发现、唐宋摩岩石刻、明式建筑、汉族古村古居,以及馆藏文物珍品,如琉璃猪、青铜樽、宋代金冠等。

  其四,地域特色文化丰富多彩。永州地当楚粤之交,曾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百越文化交汇之地,又是多民族聚居地,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浓郁而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文化。如今,全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祁剧、零陵渔鼓、祭舜大典、女书习俗、江华长鼓舞、瑶族盘王大歌、祁阳小调等七个;评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东安武术、道州龙舟、双牌七祖故事、江华盘王节、江永勾蓝瑶寨洗泥节、冷水滩黄阳司扎纸故事等十三个。这些非遗作品,是永州地域文化的奇葩,弥足珍贵。

  永州的文化可圈可点。我市是老区,全市现有遗址117处。1921年中国成立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其中永州籍就有3名,他们是李达、陈为人、李启汉,特别是李达,主持“一大”筹备工作,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重要领导者。这是永州的荣光。1934年8月、11月,红六军团西征探,中央红军长征突围,先后经过永州,历时共一个多月,红军在永州境内的重要战斗达23次,不少红军将士血染潇湘,在永州的史上写下篇章。

  一是自然因素。似乎对这一方洞天特别眷顾。永州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貌类型多样,气候类型适宜,为远古人类活动和原始农业孕育,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尤其溶洞众多,既是古人类理想的栖息地,又为史前文化的保存创造了条件。

  二是崇文重教因素。永州历代官员对教育和文化建设极为重视。唐代,永州和道州已创办州学,江华、宁远已有县学,为湖南最早兴办的官学。永道二州其他各县都于宋代建起了官学。宋代,地方还在境内大办私塾、书院,南宋理为道州濂溪书院御赐匾额,濂溪书院从此名闻天下。由于科举制度的影响,官学、书院的兴盛,民间读书求的风气甚浓,众多莘莘学子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据统计,从唐代到清光绪九年,湖南共考取进士2291人,永州府加蓝山县有487人,占21.2%。其中唐宋两代,全省进士967人,永州和道州384人,约占40%;同期全省状元6人,永州、道州占3人,唐代延唐(今宁远)人李郃既是开湘状元,也是湖广地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又据《湖南教育大事记》按县统计,宁远在唐代产生过7名进士,占全省同期进士数的四分之一强;宋代,祁阳以93名进士列全省第一,零陵县73名居第二。

  三是贬官、名宦因素。历史上,永州由于地极南楚、远离京师,曾是朝廷安置贬官之州。唐宋两代,包括杨炎、寇准、丁谓、范纯仁、蔡京、汪伯彦、张浚、汤思退、赵汝愚、陈自强10位宰辅人物在内,一大批官员被贬来永州和道州。就多数贬官而言,既是名臣,又是文化名人,他们居永期间,或潜心名山事业、著书立说,或授徒,培养人才,无论是柳元对前来求学者“言道、讲古、穷文辞”,还是蔡元定“道至舂陵,来学者日众”,都折射出贬官在文化方面的历史功绩。同时,历代地方官员中,不乏勤政、政绩卓著者。翻开光绪《湖南通志》,被收录“名宦志”的永州郡县两级官员达338名之多,可谓历史政坛群星璀璨。从一定程度上讲,是这些名宦与唐宋贬官们共同铸就了潇湘文化的辉煌。

  四是区位交通因素。永州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两广地区的重要门户,历来被称为“楚粤通衢”。古代跨越五岭有五条通道。根据大学教授李孝聪对五条古道的考证,经由永州地区的竟有半:①越城岭道,历史上称湘桂走廊,此道由长江入湘江,溯湘江至广西兴安,经秦朝开凿的湘桂运河(灵渠)入漓江,顺流南下,入西江,抵广州;②萌渚岭道,即潇贺古道,此道沿湘江上溯至零陵蘋岛后,与越城岭道分途,再沿潇水上溯,经道州、江永,越过萌渚岭隘口,到达广西的贺州,由此沿贺江顺流而下,至广东西江沿岸的封开县江口镇,便可顺西江至广州;③零陵——桂阳峤道,即东汉大司农郑弘奏事所开,北段与萌渚岭道相同,从永州沿潇水上溯,至道州,与萌渚岭道分途,在萌渚岭与九疑山之间穿行,东至汉桂阳县(今广东连州),再由连江顺流而下,沿北江到达广州。此外,有骑田岭道,自衡阳沿耒水上溯,经耒阳至郴州,在此一可转旱,经蓝山县南至连州;一可南下坪石,再西南行,经星子也可至连州。对于永州来说,骑田岭道占半条入粤古道。在五岭古通道中,越城岭道和萌渚岭道是两条最古老而又重要的线年秦伐南越开始,到两宋之际,前后兴旺了一千多年。战时是军输大道,汉、唐、宋历代出兵统一岭南,都是从此二出击;和平时期,南遣的戍卒、南下的移民及南来北往的客商,更是不绝于途。由于古代永州长时期处于南北交往的枢纽,在中原先进文明向岭南的历史进程中,起着桥梁和中继站的作用,因而也率先受惠,经济文化居湖南领先地位,各类人才相继产生。也正因为上述古道历史意义非凡,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湘桂古道(永州段)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值得注意是,中古时期的永州因区位交通而兴盛,元明清以后也因区位交通而衰落。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名相张九龄开辟了从江西翻越大庾岭的梅关新道,这条岭南岭北的交通新干线,因抵广州程大大缩短而具有无可比拟优势,再经宋代大规模加修,到元代以后逐渐取代经由永州的萌渚岭、越城岭二道,而成为南北主要通道。当然,明清之际,中原往广西、越南以及云贵方面的交通,仍选择由灵渠线走。由于交通地位的下降,加之明末清初境内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永州由盛而衰。经济发展滞后,人才不兴,读书中进士者大为减少。到20世纪粤汉铁通车,五岭古道变为历史陈迹,永州进一步边缘化,沦为偏僻落后之地。

  

关键词:永州古代人文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合作赞助: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