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河古名奉恩溪,发源于贵州省习水县两乡和坭坝乡。清溪河途经贵州、江津四面山,流入綦江区郭扶、中峰、永新镇,在永新镇清溪口汇入綦江河,全长 63 公里,綦江境内38公里,河宽 20 — 30 米,下游最宽处为 80 米。
荡舟清溪河,看白鹤翱翔,感清幽惬意,饱览大自然美景。河道蜿蜒曲折、河水清澈透明、河岸绿竹扶疏,乃是清溪河“三绝”。
一绝:河道蜿蜒曲折。清溪河蜿蜒曲折,三弯九转,从容舒缓。船在河中游,就好像穿行在绿色迷宫里,摸不透这河到底有多长,这船究竟要拐多少道弯才能划出“迷宫”。
二绝:河水清澈透明。清溪河流域山地多,植被好,河水保持了几十年不变。清溪河永远保持着原生态的水质和本色。河水平静如镜,清澈透明,站在岸边就能看到成群结伴的鱼儿。
三绝:河岸绿竹扶疏。清溪河在永新镇境内有一条竹廊,繁茂的竹子生长在两岸,将清溪河围在中间,就像一条水上绿色长廊。人在水上游,空气中弥漫着竹叶的清香,蓝天碧水间,常有白鹤翱翔,竹林里时闻百鸟和唱。
清溪河从中峰镇流出来,在大拐弯河段打了一个回旋后,河道呈“U”形将半岛包抄,山水相间,相合,当地人称这个“U”字形河段为“合”。“合”自然天成,生动有趣,神秘莫测。“合”两岸植被茂盛,河道与山丘相映成趣。
就在距“合”大拐弯河段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个叫灵应岩的地方。一条连通重庆至贵州的古驿道从灵应岩穿过。古驿道旁有一座灵应庙,灵应庙前立有两根近两米多高的男性生殖图腾柱,奇妙的是,站在庙门前往下看,这两根生殖图腾柱正好对着河里的“合”。
有人曾经发出疑问,清溪河上的图真是自然天成的吗?会不会是修建灵应庙时,为了迎合某种风水的需要而人为开辟的河道?
现在,几度重建的灵应庙早已破旧不堪,已经无法考证灵应庙始建年代等信息,但从庙门前的两根图腾柱和灵应庙旁的古驿道遗迹,以及古驿道两旁众多的男性生殖图腾遗迹看来,这里曾经一个繁荣昌盛之地。古人充分利用自然天成的“合”现象,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文明,以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清溪河流过永新镇后,河道在竹木掩映中打了一个回旋,呈“S”形。山水之间,河道与两岸的地形又恰好构成了一幅太极图景象,无论是在河中还是到岸上,或者站在远山上观看,清溪河上的太极图都惟妙惟肖。
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鱼”。从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中得知,太极图由两个平衡对立的鱼组成,象征互化而出。太极图与的“”理论相对应。也就是说认为:事物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只有的平衡才能构成和谐的“道”。把太极理论整个运用到了其思想体系中。《经》中也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可见认为是由构成的,而又构成了“道”。
清溪河上的太极神图是自然天成?还是人工造就?这个太极图里蕴藏了怎样的?古往今来,许多欲破解这个太极图谜团的学者都到清溪河实地考察,但最终究还是没有找到答案,只得无功而返。
綦江农民版画有一件题为《咂酒歌》的作品,该画不但在国内的各种画展中获,还漂洋过海到美国、法国等国家参加美术交流展,深受各地美术界人士好评。《咂酒歌》已成为綦江乃至中国民间绘画艺术的代表作。
咂酒是清溪河孕育出的美酒,过去清溪河流域的人喜欢咂酒,除了这酒是纯天然制品外,还有一种乡土风情。酒的酿造过程,酒的原料,酒的色味儿,盛酒的陶罐,最关键的是清溪河的水清纯甜美,酿出来的咂酒醇香浓烈,吸酒的竹管是清溪河岸边生长的,竹香味儿和咂酒味儿交融在一起,爽心爽口,构成了清溪河咂酒独有的滋味儿。
据《綦江街镇历史文化丛书》介绍,清溪河咂酒起源于隋末唐初。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饮咂酒后赋下咂酒诗:“白云落梅浮涧水,黄梢新柳出城墙。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饮酒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饮咂酒时的快乐情景。
又据说,清朝末年太平翼王石达开,在綦江咂酒后,酣畅淋漓,写下一首诗:“万颗明珠一罐收,君王到此也低头。双手捧起擎天柱,纹身的忌讳和讲究饮得黄河水倒流”。这首诗很有气势,把咂酒的风情和饮酒的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