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农村是全面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省委、省的统一部署,三湘大地掀起了新一轮农村的热潮。永州市委、市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农村产权制度重点,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切入点,打出了一套深化农村“组合拳”,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激活了农村要素资源,带来了发展的新气象。最近,省委农办、省农委,永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永州市委农村工作部、市农办组成联合调研组走马潇湘两岸,深入村组、深入群众,采撷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永州的探索与创新进行了调查思考,并从不同侧面,在永州选择了几个县的样本予以推介,以期为全省全面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提供有益的借鉴与。
深化农村 增强发展活力
—来自永州市的报告
省农委、永州市委政研室、永州市农办联合调研组
深化农村最大的难点是土地问题,农民最大的利益是收入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赋予农民财产,而最重要的引擎就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这是深化农村,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牛鼻子”,近年来,永州市委、市紧紧围绕农村产权制度,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切入点,打出了一套深化农村“组合拳”,探索出了一条农民不失地、不失业、不失利,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的新,取得了良好效果。
主要表现在:一是盘活了农村资源。土地资源撬动了发展的杠杆,构筑了工商资本持续高效进入农村的管道。今年10月份,在永州市首届银农对接会上,金融机构与各农村经营主体现场签约30个项目,贷款金额7.6亿元;非现场签约95个项目,贷款金额4亿元。二是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永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34家,年加工产值达150亿元;农民合作社1736家,入社9万多个(户),联系生产300万亩;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1.5万个。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租金、佣金、股金构建了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今年前三季度,永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63元,同比增长11.9%。四是保障了农民的财产权益。通过完善农村土地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东安县在石期市镇烟竹村与集团签订租赁合同前,该镇对烟竹村村民的耕地和山林进行了权属确定,让农民在持有可靠法律文书的情况下放心流转了土地。五是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建立规范的农村承包土地登记管理制度,彻底化解了以往土地承包与管理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土地承包各类矛盾问题定纷止争、不留后患,了农村社会稳定。
一、逼出来的
以来,永州市委、市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届接着一届“改”,为永州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三农”工作在全省位次不断前移。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深入基层,听取民情,外出考察,拓宽视野,在反复调研、认真剖析的基础上,他们感到,永州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市,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瓶颈制约依然着永州农业农村经济前行的脚步。永州要在新的起跑线上赢得先机,必须应对“内外夹击”之势。
一方面,农村发展内因驱动倒逼。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30多年过去了,这种激励作用日渐变弱。这些年来,永州市委、市几届领导一直在研究土地问题怎么突破。没有规模绝不会有效益,解决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前提在确权,基础在颁证,核心在流转。永州共210个乡镇,5085个村,土地面积2.24万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96亩,不到1亩地。人多,地少,土地规模经营困难较大。当前大量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永州市约有120万劳动大军外出打工,土地撂荒现象较为严重。这就带来了“谁来种地”的问题,同时又有一些农民愿意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催生了两种现象。一是农村土地流转频繁,得不到有效规范。二是出现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农民合作社,目前,永州市有农民合作社1736家,达9.15万户,带动33.9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17.8%,土地流转面积已超过500万亩。农村规模化的土地经营模式符合农村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对于更加有效的发挥土地效应,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资金成了规模化经营的最大制约因素。要贷款必须有抵押,对大多数农民来说,唯一具有抵押价值的就是土地,但是农民的土地却无法用来抵押贷款。规模扩张的动力要求给农民发放产权证书,还原土地的资本属性,真正让土地活起来。
另一方面,周边外围加压倒逼。永州与广东、广西两省区的韶关、桂林山水相连、空间相接、发展条件相似,经济社会联系密切。但近年来,广东韶关、广西桂林依托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拉动,加上政策的差异,永州经济社会发展渐渐出现落差。与此同时,地处湘江上游的永州,肩负着母亲河生态的重大责任,在发展工业、招商引资方面,面临环保等诸多,纵观同处湘南三市的衡阳、郴州两市,其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亦是风生水起,步步为“赢”。再加上 “3+5”地区发展态势步履铿锵,永州的发展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面对发展不足和发展不优的双重矛盾,资源与的双重约束,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的双重压力,永州经济实现突围,新一届领导班子看准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这一强大的政策红利,以农村产权制度为突破口,充分农村土地“新活力”,形成与周边地区差异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土地流转撬动工商资本投入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永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正如永州市委陈文浩所言,“深化农村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制高点,掌握了这个制高点,就掌握到‘三农’工作的主动权。”
二、探出来的子
1、以确权登记颁证为切入点,让农民享有更多财产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既是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农民放心流转土地、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永州市高度重视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将其作为农村产权制度的突破口,在全省率先整市推进,并按照“上半年开展试点、下半年全面推开,年底基本确权到户”的目标,精心组织实施。一是高规格推动,确保工作进度。由市委、市长亲自挂帅担任确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以市委办2014年1号文件形式下发开展确权工作的意见,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作重点部署,先后5次召开市委市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参加的现场推进会,确保了全市确权试点于7月份完成,8月份全面推开。目前工作进展顺利,年底基本完成目标。二是大力度投入,强化工作保障。永州在中央和省级确权补助经费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依靠县区财政安排2亿多元预算资金,已实际投入3000多万元。同时,动员市、县区、乡镇、村四级数十万名干部群众,以及20多家技术公司的上千名技术人员参与到确权工作。三是严标准把关,确保工作质量。永州市在确权工作中始终进度服从质量,从每个程序、每个环节入手,严格把好调查摸底、指界测绘、公示审核和信息系统建设等重要关口,确保地块信息精准明确,确保权属确认客观,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四是多手段调纠,保持农村稳定。确权工作不可避免触碰和引发各种土地权属矛盾纠纷。永州市在处理问题、调解纠纷时既把握原则性,又注重灵活性,在做好动作的同时,尊重实情和,做好自选动作。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保持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2、以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为着力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永州多措并举,确保了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高效有序流转。一是出台政策,鼓励土地适度流转。去年底,永州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永发〔2013〕18号),从财政、金融、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土地流转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各县区也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对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予以重点支持。如蓝山县对连片种植水稻100亩以上的大户,每亩补助50元到200元不等,并在土地开发整理、水利、交通等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二是制定规划,引导土地流转方向。永州按照“农地农用,产业集中”的原则制定产业指导规划,引导土地向粮食、畜禽、果蔬、竹木、油料、茶叶等六大优势产业流转。县区根据全市主体功能分区、资源条件与承载能力等制定农地利用规划,将农村土地划分为发展区、鼓励发展区和发展区,土地流转主要在发展区、鼓励发展区进行。同时,依据土地用途、生态要求、土壤气候条件等,做好不同片区土地利用开发的规划。三是搭建平台,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永州各县区按照“县乡有流转服务中心、村有流转服务站”的要求,建立了13个县级流转服务中心、195个乡镇服务中心、2562个村级服务站,初步构建了县区、乡镇、村流转服务网络。县乡流转服务中心建立了功能齐全的“一站式”服务大厅,配备了办公设备和工作人员,为流转双方提供了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价格评估、组织交易、合同鉴证等优质服务。四是构建体系,化解土地流转纠纷。为了妥善处理和化解土地流转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永州各县区按照“县区有仲裁机构、乡镇有调解室、村有调解员”的总要求,分别依托县区经管局、乡镇和村支两委,建立健全了县区、乡镇、村土地流转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今年以来已成功仲裁和调解200多起土地流转纠纷,有效了社会稳定,了当事人的权益。
3、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侧重点,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解决“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的关键,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永州市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抓好了四项工作。一是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重点利用市农广校、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广泛开展“绿色证书”、实用技术、远程学历教育等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农业实用技术。例如,今年祁阳县以创建湖南省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点为契机,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并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农民,在资金、技术上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品牌打造步伐。通过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大力建设农业标准化、积极申请“三品”产品认证,以及财政补等措施,永州农业龙头企业成功创建中国驰名商标 6件、中国名牌产品2个、湖南省著名商标35件、湖南名牌产品11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三是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永州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市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创建省级示范社51家,确立市级示范社68家。2014年起设立了市级农民合作社发展基金100万元,主要用于扶持产业优势突出、内部管理规范的农民合作社发展。四是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重加强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政策保险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施“十片百园千名”科技兴农工程,1万名农技人员与新型农民建立了双向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通过不断提高财政补贴标准、增加保险品种,使政策性保险品种达到13个,参保农户达185万户次,有效降低了经营主体生产风险。
4、以农村投融资体制创新为支撑点,农村发展潜能。金融服务“三农”能力不足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永州通过积极推动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农村的发展潜能。一是整合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建立“引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积极整合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部门的涉农资金,重点扶持规模化特色产业、优质粮食建设,积极支持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二是创新融资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一方面,创新融资方式。出台了《关于征信服务家庭农场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永银发〔2014〕22号)和《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永政发〔2014〕14号),大力开展家庭农场信用评级,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贷款抵押试点工作。新田县作为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已有18家企业通过经营权抵押获得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授信贷款元,实际获得贷款3600万元。另一方面,创新银农对接机制。由市、县、乡、村四级土地流转服务部门收集整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信息,择优汇编成册,交由金融机构,通过组织召开银农对接会,由银行与经营主体直接对接,拓宽了“三农”融资渠道。三是组建农投公司,拓宽社会资本进入渠道。永州借鉴城市经营建设用地的经验,参照城建投公司建设模式,拟在祁阳县开展组建农业发展投资公司试点,由农发投公司依法流转农村土地,整合涉农资金进行土地整理。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与农发投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大大提高了农村土地流转效率,也为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打通了新渠道。
三、创出来的
1、从思想上必须优化顶层设计这个龙头。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永州市委、市强化顶层设计,组成高规格调研班子,市委带队赴嘉兴、成都、武汉和省内的长沙、衡阳、益阳、怀化等地进行考察调研,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成立了由市委、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高规格的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农村产权制度工作。举行了高规格的市委中心组学习,邀请大学周其仁教授作专题报告,增强了全市上下对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了广大干部的思想。出台了“1+X”系列文件,“1”即是管总的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X”即是系列配套文件,目前已出台5个配套文件,分别从土地确权、平台建设、试点方案、征信服务、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方面进行明确。“1+X”系列文件的出台,为永州市农村综合配套进行了总体设计,明确了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和操作手册,强化了对农村产权制度的支撑。
2、从政策上必须突出土地确权颁证这个关键。农村产权制度,确权是基础。要做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这篇文章,最核心的是“三权分离,稳定放活”,就是要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为经营权流转交易奠定可靠的制度基础。永州市委、市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为切入点,让农民享有更多财产性,让农民放心流转土地,这抓住了全面深化农村的“牛鼻子”,对农民土地权益、耕地红线意义十分重大。同时,通过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土地增值,农村沉睡的土地资产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从机制上必须抓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个重点。农村产权制度,流转是重点。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大户集中,实现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整合资源、资金、品牌、市场等优势,这样才能提高土地效益,流转双方实现双赢。永州德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投资5000多万元在祁阳县茅竹镇流转万亩土地,发展优质稻米、蔬菜种植,产品远销广东、广西,流转土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租赁收入、入园打工收入。
4、从保障上必须坚守农益这条底线。永州市在推进农村过程中,高度重视农益,防范侵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行为的发生。始终稳定放活、依法自愿、有偿协商、规范有序的原则,土地流转由农民自主决定,不准任何组织以任何理由农愿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款全额交付农民,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占用和扣缴。这样,从制度上和发展好了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使农村产权制度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
(调研组:吕运涛 李锋 李兵 杨祝学 陈凯斌)
抓实确权颁 激活土地促发展
宁远县委 县人民
今年以来,宁远县启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的总原则,确保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进行。
—强化保障,从高从实推进。该县成立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县长主抓,各乡镇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把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纳入乡镇绩效考核和党政主要领导实绩考核;从省第一测绘院、省地质勘查院、省地质矿产开发局聘请75名专家和技术人员,负责确权颁证试点技术工作;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把3000万元确权颁证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打牢基础,有序规范推进。县、乡、村层层召开动员会,利用电视、广泛宣传确权颁证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法规。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确权过程、信息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每个村民小组推选1名有公信力的老同志协助确权颁证工作。广大农民参与热情高涨,湾井镇周家坝村37户外出户,除一户委托亲人代理外,其余36户全部返村参与确权颁证。逐户调查摸底,采集户籍和身份证信息,收集1994年二轮延包和2008年换发证及其他原始档案。实施国土“数字宁远地理空间框架”项目,采取“航拍+实测”的方式,实行专业机构测绘与村民指界确认相结合,按1:1000或1:2000比例分别绘制了土地到组、土地到户“鱼鳞图”。在此基础上进行核查,做到承包地块、面积、、四至、权属“五个公示、五个相符”。对部分没有任何档案清册的村组,逐户申报造册登记地块,通过群众大会通过并公示无后作为底册,建立。对历史遗留和权属纠纷问题,按照“尊重历史、依法稳妥、民定、四个一致、应确尽确”的原则,边发现边处理。湾井镇亭村在税费时为少交农业税隐瞒耕地200亩,在确权登记中,县里依据政策,群众要求,通过GPS定位技术,全部据实登记。建立健全县、乡、村纠纷调处机构,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在确权颁证试点工作中,全县成功调处了97争议土地,一批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抓实环节,由点及面推进。把群众基础好、村组干部得力、资料齐全、矛盾纠纷少、土地变动不大的湾井镇作为全县整体推进试点乡镇,其余乡镇“一乡镇一个试点村”。全县45个村先行试点,涉及425个村民小组、1.43万户、5.48万人、土地面积2.72万亩,在今年6月底全面完成确权登记。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结合实际,边试点边总结,编制了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规程,制定了“一簿三书六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委托书、申请书、合同书,发包方调查表、承包方调查表、承包地块调查表、调查信息公示表、公示结果归户表、登记审批表。对五保户承包地、户籍不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地漏登等政策没有明确如何处理的问题,制定了处理意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针对抛荒多年、四至不清、界限不明的部分旱土,通过召开群众代表会,采用共有地的方式确权登记。目前,全县共完成确权登记22.3万户,69.32万亩土地确权登记,全县45个先行试点村将先期颁证。
做好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大文章
祁阳县委 县人民
近年来,祁阳县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通过建立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有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
—健全机构,加大宣传,扶持土地流转。去年5月,祁阳县就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祁阳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考评办法》,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各镇乡办场年度目标管理。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从今年开始,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万元,补以土地入股的农户、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规模经营主体。该政策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热情,永州德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投资5000万元,以茅竹镇为中心流转万亩连片耕地,建设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目前已流转耕地2100亩。
—抓好试点,探索模式,带动土地流转。祁阳县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典型引、稳步推进”的工作思,在肖家村镇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探索出三种有效地土地流转模式,并在全县推广。依托企业租赁,促进土地流转。全县通过企业租赁带动土地流转5.8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19.7%。唐家山油茶开发有限公司在三口塘、茅竹等镇16个村流转林地1.2万亩,建设良种油茶示范9000多亩。依托农民合作社,促进土地流转。由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建,形成“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产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文明铺镇三角湾村3组村民桂兹红组建成立三角湾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5名种粮大户参与经营,该合作社直接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520亩,并与天龙米业签订粮食收购协议,该合作社今年产粮300吨,实现产值81万元、纯收入35万元。依托种养大户,促进土地流转。积极引导和鼓励种养大户和科技能人,通过租赁、互换、转包等流转形式承包土地,进行规模种植。
—搭建平台,搞好服务,规范土地流转。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库,无偿为供求双方提供流转信息、流转程序咨询和法律咨询;提供双方流转场所,指导流转双方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接受外出农户的委托,及时代办农村土地流转手续。规范操作程序,保障农民,重点引导土地向有实力的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流转供需双方向村级服务站或乡流转服务中心提出流转申请,明确土地流转的形式、期限、指导价格等,依法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对转包、出租或其他方式流转土地的,及时办理相关备案登记。
大力发展现代家庭农场
推进特香产业提质增效
江永县委 县人民
为大力发展“特香”农业,打造江永农业升级版,实现农业种养的职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和适度规模化,提升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和品位,推进农业现代化,今年以来,江永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现代家庭农场,目前,该县基本具备现代家庭农场认定条件的有379家,其中养殖23家,种植194家,种养结合162家,59家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21家正在办理登记。
—积极试点,规范发展。该县在调研摸底、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制定了现代家庭农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特香农业” (指县内具有一定规模的香型果蔬农业)发展,出台了《江永县关于扶持发展现代家庭农场的意见》,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为期1年的现代家庭农场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现代家庭农场进行扶持励。县里成立了扶持发展现代家庭农场领导小组,安排了500万元作为专项经费,制定了家庭化存在、公司化运作、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操作、专业化经营、信息化管理、品牌化导向、示范化作用的现代家庭农场“八化”认定标准。对于首次认定的符合县里享受扶持政策的“八化”现代家庭农场给予10万元的补助,每年免费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给予投入资金30%的信贷授信和2年10万元的贷款贴息。
—大力发动,政策助推。对江永县境内18-45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获得发展现代家庭农场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拥有现代家庭农场所需要的适度规模经营场所且前期投入资金20万元以上,立志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比照享受已成立现代家庭农场所享受的优惠政策;给予现代家庭农场培育对象3万元的资金扶持,专项用于现代家庭农场发展。积极拓展抵质押范围,合理延长贷款期限,创新农业险种;对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优先供地;对种养生产过程的三相用电电价执行农业用电价格,对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的低压线优先安排;灌溉用水优先安排,适当减免;对于签订带动3户以上贫困户脱贫合同的家庭给予委托扶贫资金;对成功申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现代家庭农场,分别给予2000元、1万元、2万元励,对成功创建示范现代家庭农场给予额外10万元现金励,积极培养发展优秀农场主为中员、村干部,推荐其参选代表、政协委员。
—开拓市场,服务营销。大力发展物流业,积极规划筹建农特产品批发市场,为现代家庭农场的大农资、产品提供仓储物流。今年以来县里已对物流仓储用地作了总体规划,并积极引进大型农资、物流企业。目前,已与供销集团旗下的中国供销(海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南原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书,项目的实施将为现代家庭农场的大农资、农产品仓储、销售物流提供极大的保障和便利。在此基础上,该县正着力打造一个集农业信息、土地流转、农资服务、农产品销售等服务的精品电子商务平台;开通网上“特香”中国湖南江永馆,推介现代家庭农场产品;筹建电商一条街,即将快递、物流、电商集中运营,给予现代家庭农场合作商一定补贴;积极成立农产品电商协会,培育优秀的农产品电商队伍,努力把江永特香型现代家庭农场产品“线上”推向全国。
推行土地信托流转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道县县委 县人民
近年来,道县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以强基础、兴产业、促增收为目标,以土地流转为抓手,推动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助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84.61万亩,占可流转面积的40.87%,逐步形成以脐橙、油茶、蔬菜、烤烟、优质稻、药材产销为主的特色农业,建成千亩以上农业92个、万亩以上农业15个,引进和发展省市农业龙头企业18家,走在了全省发展规模特色农业的前列。
—制定发展规划,围绕产业抓流转。该县对乡镇农业用地进行了全面规划。根据气候、土壤、地域、交通水利等条件,编制道县农地使用规划,明确地类划分,让龙头企业有地好寻。制定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以产业吸引企业,引进亚洲果业、原地农业、谷源粮油、湘浩油茶、盛农食品、香拉里食品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整合小农水重点县、国土整理开发、交通公等涉农项目资金,搞好项目配套。县信托公司将流转土地适当整理开发,完善交通、水渠设施,提升地力和流转价值,将原年租金300元提高到600元,帮助农民与企业实现互惠双赢。
—完善流转平台,全力服务为农企。全县24个有农地的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委员会,县乡村流转服务平台体系初步建立。祥霖铺镇、清塘镇、营江街道还注册成立了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流转公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调解仲裁各类纠纷30余起,有效了农户和经营主体的权益。加快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发证工作,通过发证明确固定了农村土地的权责利,给农民和企业吃了“定心丸”。
—规范流转管理,搞好强服务。该县多次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常务会等研究讨论农村产权制度工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优罚劣。今年安排了20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县财政为乡镇每家服务平台投入100万元的注册资金。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实物补偿机制和利益增长机制,出台土地流转地类指导价,切实拓宽和保障农民土地收益。明确凡流转面积100亩以上的,必须在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备案、鉴证,承租方按土地流转年价格的10%-30%缴纳风险金。积极推广各类农业保险,切实防范农业风险。
—注重流转效益,确保农企创双赢。土地流转让农民得到了土地租金、惠农补贴、劳务收入、经营收入的实惠,引导规范让农户放心流转,实现农户与规模经营主体“双增收、共盈利”。一年来,通过土地信托流转,该县建成1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3个万亩脐橙、1个万亩油茶、在建1个万亩桃园、2家500头以上养牛场,新增原地正禾农场、周氏满堂红酒业两家省级龙头企业,前来洽谈合作的企业6家,引进落户地源投资有限公司、绿源绿化苗木等农企4家,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正蓬勃发展。
开展土地授信 促进规模经营
新田县委 县人民
新田县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切入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扎实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实现了农村金融与“三农”的共赢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土地确权361个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10.3万份,占总农业户数的98%,登记颁证面积2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8%。从9月30日,新田县农村信用联社向东升农场5000多亩流转土地直接授信3000万元,首单抵押贷款发放200万元,全县已有18家企业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获得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授信元,实际获得贷款3600万元,增加土地流转面积3.7万亩,撬动农业经营主体投资8000多万元。
—强化政策引领。新田县积极探索通过农村土地授信盘活农村存量要素资源,缓解“三农”融资难问题,出台了《新田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授信)实施细则》、《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授信)工作的意见》。针对农村土地普遍存在的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现状,该县把满足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资金需求放在首位,扩大抵押贷款使用范围;将抵押贷款额度上调至抵押评估值的70%;积极争取了1.6亿元的支农再贷款,指定信用社按比例用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根据农业特点和流转土地期限等因素,贷款期限最长为10年;控制涉农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基准利率的20%。
—强化程序创新。村“两委”将村民自愿流转的土地集中起来,与农业经营主体签订《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县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管理部门向持有《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的农业经营主体颁发《农村土地流转证》—农业经营主体凭该证向涉农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并在县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办理抵押登记过户手续,以《农村土地流转证他项权证》的形式变更权属名称,抵押给涉农金融机构办理抵押贷款。颁证-申贷-评估-抵押-过户-放贷,科学合理,操作性强。涉农金融机构专人与县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合署办公,对符合、有融资需求的农业经营主体,从申贷到投放原则上不超过5个工作日。
—强化风险控制。县财政探索设立风险发展基金,对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且土地再流转收益不足以弥补机构代偿款的,按照“金融机构承担20%,机构承担80%,机构可按其承担损失金额的不超过30%申请财政风险基金补助”的办法,实行财政风险基金、金融机构和人三方分摊风险。以县政策性为主,非政策性和社会参与为辅,费率控制在2%以内。对贷款额度较大的鼓励机构;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支持业主选择有能力的自然人;鼓励工商业主后入股经营;探索机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自然人按比例联合。同时,要求土地流入方在土地流转中心预交一年的土地流转租金,转入风险发展基金,以确保土地流出方的利益。经营户获得贷款或者授信后,实行“按月监测”和“贷后”。贷款资金必须由经营户提供购货合同实行委托银行转账支付。逾期率达5%,银行和经管部门将及时调控风险。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