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民政系统努力践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旨,认真履行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基层建设和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职能,切实和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权益和基层群众,建立了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机制,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民政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永州民政系统科学发展,突出保障民生,紧紧抓住困难群体救助这一最大民生工作,以城乡低保、灾民救济、五保供养为核心,以城市流浪乞讨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城乡大病医疗救助、慈善救助、临时救助为补充,加强与用水、用电、教育、就业等其他社会专项救助的衔接配套,着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了救助对象从过去的五保、“三无”人员,扩展到城乡社会各类困难,救助办法从过去临时性救济到制度性救助为主的转变,有效地编织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
城市低保经过10年的发展完善,已全面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市累计保障城市低保对象1043万人次,发放保障金7.4亿元,保障人数由建制初期的8604人逐步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人,月人均补助水平由当时的25元左右提高到135元。多年来,城市低保综合管理工作名列全省前列。农村低保在2003年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经过试点、扩面和全面建制,政策惠及所有贫困农民,全市农村低保人数由农村特困户制度的5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7.5万人,保障水平由特困户救助时的月人均5元提高到目前的45元,累计保障农村贫困居民634.2万人次,发放保障金2.5亿元。困难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最低保障。五保供养狠抓应保尽保和敬老院管理,对全市51152人实施供养,供养标准逐步提高。
救灾减灾和安居惠民并举,救灾工作科学有效。永州属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年均受灾人口280万人次以上,给人民群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近年来,市县(区)民政部门通过建立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灾害队伍建设,建设综合减灾社区和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积极资助因灾倒房户、农村低保户、困难优抚对象及分散供养五保户建房,实施减灾安居惠民工程等一系列措施,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和综合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提高。近7年来,全市共下拨救灾资金2.8亿多元,累计转移安置灾民121.8万余人次,救济灾民106.7万人次,为灾民恢复重建房屋15451户55893间,建民新村65个。2008年,我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冰冻灾害和“6.13”特大洪涝灾害,由于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各项救灾救济基础工作积极主动,全市没有因灾害造员直接伤亡,较好地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并积极组织开展灾后重建工作,赢得了上级的表彰和社会好评。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特困群众的生活困难得到有效缓解。2005年,全市建立了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累计救助城乡大病对象5.05万人次,发放大病救助金5428万元,资助城乡低保、五保对象参保(参合)55万人次,资助金额1513万元。
在发挥民政社会救助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牵头作用,积极主动与供水供电、电视、教育、劳动、卫生等其他各部门配套救助制度的衔接协调,努力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先后出台了面向城乡低保对象的教育、医疗、住房、慈善、司法援助和灾害灾民救济等专项救助制度及水电、电视收费减免等价费优惠措施,使社会救助对象的整体救助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去年,市里又出台了城乡贫困居民家庭临时性救助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城乡家庭因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出现暂时性困难问题。目前,全市基本建立了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救助网络体系。
10年前,永州的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救助站、殡仪馆等民政基层服务站所不足30个,而且设计标准低,面积小,结构不合理,设施陈旧,较差,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为改变这一状况,从2002年以来,通过精心确定民政建设项目,加大财政投入、民办公助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使永州民政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投入近亿元建成了市本级新殡仪馆1个,8个县(区)新建了殡葬服务设施;连续六年投入改扩建资金5000多万元,建成132所乡镇敬老院和75所村“五保之家”,床位数由不足100个增加到6000个;投入40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社会(儿童)福利院,床位数由不足200个增加到1200个;投入近600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光荣院、军干所12所;投入1000多万元改扩建市县救助管理站3个、新建市流浪儿童救助中心1个;投入1000万元建成23个老年人活动设施项目。
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等硬件建设,经过多方筹措,先后共投入6000多万元,条件得以彻底改观。目前,全市119个城市社区有110个新建并拥有了产权的办公活房。同时,普遍设立了“六室四站”(即党组织活动室、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老年活动室、图书室、档案室;帮扶救助服务站、劳动保障服务站、文化活动服务站、计生卫生服务站),配备了电话、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城市社区基本实现了由过去居委会只负责管理纯居民,到现在对驻社区所有单位和人员既进行基层社会事务管理又提供公共服务的转变。
去年,市民政局抓住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投资宏观调控的机遇,争取到了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市芝山医院异地改扩建、市军供站拍卖老站建新站3个上亿元建设项目,筹建工作已全部启动。市局和县区局建成了民政局域网,社会救助、婚姻登记等民政业务工作实现了四级联网和网络化管理。近7年来,累计投入民政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资金3.4亿多元,超过前53年总和。
保障民生、服务社会,主要靠资金来支撑。永州经济这几年虽然发展较快,但相对仍然落后,财政较困难。近年来,由于永州民政人认真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在社会救助、救灾、优抚安置、福彩发行等工作均跨入了全省先进行列,赢得了省民政厅充分肯定和认可,也获得了上级的大力支持。据统计,上级下拨永州的民政专项资金由2001年的450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6.2亿元。在增加地方财政投入上,民政部门赢得了各级党委对民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永州市委、市把加强民政工作作为保民生、保稳定与构建和谐永州的重要举措。市委常委会、市常务会议每年都要全面听取民政工作汇报,专题研究民政工作,帮助民政部门解决困难和问题。市里把城乡低保、敬老院建设、恢复重建、社区建房、民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民政重点工作写进工作报告,纳入市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在资金分配和使用上向民政倾斜。市长龚武生:“对民政需要配套的资金,再困难也要确保配套;该支出的资金,必须支出;对民政部门工作经费,既要厉行节约,也要需要。”
2009年,全市用于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救灾等民政配套资金达7140万元,比2002年的900万元增长近8倍。在民政项目建设上,市县区特事特办,在立项审批、土地提供、资金投入、税费减免、矛盾协调等方面开绿灯,较好了民政事业发展需要和工作正常运转。在解决社区建房资金问题上,市县(区)两级就专门拨款近2000万元。在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上,一是积极抓好社会福利彩票发行,近七年共销售福利彩票8亿多元,销售总量排全省第二,筹集福利公益金3亿多元,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地方财力有限情况下,为改善殡葬基础设施,推进全市殡葬工作,采取招商引资、民办公助方式,多渠道引进资金近亿元,先后新建5家新殡仪馆和8家经营性公墓。由于殡葬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城市火化率2009年比2002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三是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市里先后成立了市慈善总会和市慈善基金会,各县区都按照“有机构编制、有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工作经费、有专门账务”的要求相应成立和建全慈善机构,市下发了《关于加快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全市每年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利用募集的善物积极开展慈善助学、慈善助医、慈善救灾等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7年来,通过慈善捐赠共募集善物近5000万元,较好的发挥了慈善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拾遗补缺”作用。在社区建设上,积极引导和鼓励辖区内单位和居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在社会救助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卫生、教育、房产、水电、电视、司法等部门的衔接配套,整合救助资源,形成保障民生工作合力,着力打造“大民政”,实现民政事业统筹发展,民生问题整体解决格局。2009年,全市相关部门共为各类困难群众15184户发放房屋租赁补贴,为9698人提供助学金,为622人提供法律援助,为8.7万低保户减免水、电及电视费,社会化救助资金总额达4231万元。
随着民政职能拓展,工作任务的加重,一是适时加强民政机构队伍建设,充实了民政工作力量。市局增设了社会救助处、殡葬事业管理处、军休所三个副处级事业单位和慈善办、福利院两个正科级机构,十一个县区全部设立了副科级低保机构。市里先后出台的《关于在乡镇综合设置社会救助和劳动机构的通知》、《永州市人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的意见》、《永州市人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工作的意见》三个文件的,切实加强基层机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基层民政工作水平。二是加强了专项资金的监管。对低保、救灾、优抚、福利等资金的分配安排制订了具体,每年组织自查并提请市组织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进行专项检查,促进规范管理和发放到位。三是加强了作风和制度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承诺,依法依规办事和勤政廉政,努力树立民政为民形象,近些年来,在工作考核,优化评比,述职评议,群众测评中,市县民政部门满意度均名列前茅,民政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认同。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