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故居。 记者 陈新科 摄
李达铜像。
华声在线10月25日永州讯(见习记者 陈新科)“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伯父,是在1962年,那次他回家探亲并休养。”李越回忆过往时仍感触颇深。这位老人是中国主要创始人之一李达的侄子,担任李达故居人已经20年之久。
10月25日,由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联合启动的“探访湘江边最美村镇——门户网站走基层”活动采访团抵达永州冷水滩区岚角山镇油榨头村,走进李达故居,重温伟人之,体验红色文化之旅。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今,拥有着柳元《永州八记》遗址和柳子庙、周家大院等历史文化古迹的文化名城永州,在打造精品旅游的上,荡起了文化灵魂之浆。
红色轨迹——“理论界的鲁迅”显湖湘风采
北靠湘江,绿树掩映,一条公穿越飞机场直达李达故居门口。故居出门左边的墙壁上,迄今还保存着李达亲笔题写的“辅仁小学”四个遒劲的大字。
李达故居为砖木结构,悬山顶、盖小青瓦,有前后两栋,坐北朝南,占地350平方米。
据李越介绍,故居原为清代豪绅黎氏的庄房,光绪三十四年由其祖父李辅仁先生置买,并于1912年增建了前面一排围屋和南北两栋陪房。
1938年,李达回家隐居时,效仿建筑风格对正屋的左寝室进行了局部。
“真正的人”,在李达陈列室里,这个对他的评价尤为显眼,这是1937年李达撰写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马列主义哲学教科书《社会学大纲》后受到的赞誉。后来还当面称赞他是“理论界的鲁迅”。
陈列室展览着李达部分遗物、手稿及从事活动和工作的照片资料,记录了这位湖湘伟人从求学、参与建党伟业、从事教育与哲学研究工作等一生的轨迹。
2010年,故居被评为全国重点文化单位。同时,在当地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随着李达广场等相关纪念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总面积2.55平方公里的油榨头村,日渐成为全国各地游客旅游观光。
潇湘文源——“蘋洲书院”焕蘋岛旅游春天
李达少年求学于斯的“蘋洲书院”(辛亥后更名为蘋洲学堂)就在位于永州零陵区的蘋岛上。24日下午,采访团一行乘船渡过潇水,登上了处于潇水和湘江交汇之处的蘋岛。
蘋岛还有一个俗称名叫浮洲,就是说它像一叶扁舟卧浮在宽阔的江面。千百年来,无论水涨多高,小岛总无沉沦之虞。岛上古木参天,竹蕉繁茂,风光秀丽。
迈着进岛的石板,越过牌坊,便来到历史上名列湖湘四大书院之一、修建于光绪十年(1884年)的蘋洲书院旧址。目前书院按照历史原貌与格局,正在全面重建之中。
虽然大部分古代的建筑在历史的变迁中不复存在,但记者们所踏上的书院中心的石板古道仍青光锃亮,两旁逾越百年岁月的桂花树依然绿叶满枝,仿佛在向人们娓娓诉说这里文化的渊源。
蘋岛历来都是迁客骚人流连忘返的访古探幽之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元登上蘋岛后在《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中吟道:“……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翻开中国文史,柳元与永州如一币双面,历史性地定格于一体。大文豪的才气激发于此山此水的浸润,也了这座名城的文化与形象。
五年来,永州零陵组织编制了永州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各类规划140余项,投入经费达1000余万元。蘋岛现在已列为零陵旅游重点开发项目,旅游服务设施也在逐步完善。
如今,永州旅游正荡起文化之浆,搏击潇湘之水,势必驶入更广阔的海洋。
下一页:更多图片
延伸内容: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