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场“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的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正在悄无声息的开展。2016年初,湘声报记者赴祁阳县采访,近距离感受这场机制创新所带来的变化。
农民生产成本降低、风险减少,农企经营有序、发展提速该县的“三农”事业由此激发出新的活力。此番机制创新或将影响深远。
在祁阳,有关“三农”发展的探索不胜枚举。最近较为有影响、且成效突出的探索便是财政支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
机会往往青睐有准备的人。2015年,在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方案里,祁阳县赫然在列。值得一提的是,我省仅有三个县被批准进行试点。
方案明确表示,开展政府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是探索农业公共服务方式和服务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益尝试。要求相关县市区将试点作为推进农业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一个重要举措,给予高度重视,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在永州市政协副、祁阳县县委魏湘江看来,准予试点不仅是对农业大县祁阳的肯定,同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为此,祁阳县高度重视试点工作,视之为全县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为抓好试点工作,祁阳县迅速组建了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宋振平任组长,副县长冯祥文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农办、财政局、农业局、农经局、农机局、水利局、供销社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农村经营管理局,局长、党组申庆宇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试点工作日常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协调、组织实施、指导检查和分析总结。
祁阳县农村经营管理局局长、党组申庆宇介绍,截至目前,2015年早、中、晚稻生产中、农资供应、机耕、工厂化育秧、机插;农技推广、田间管理、专业化防治;机收、仓储加工烘干等全部环节的服务工作已全面完成,成效显著。
申庆宇坦言,试点为政府找到了农业发展的新突破口,找到了为粮农服务的切入点;为经营性服务组织找到了发展壮大的方向,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解决了粮农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困难,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
事明确实如此,这直接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据统计,通过项目实施,与非服务区的传统人工栽培成本相比,2015年该县早稻生产可为服务区种粮农户节省成本704.07万元;增加了粮食生产面积,全县448个项目服务对象,2015年新增早稻面积1570亩,双季稻率从65%提高到87%;提高了粮食产量,2015年获得社会化服务的早稻平均亩产433.6公斤,全县早稻平均亩产420.6公斤,提高13公斤/亩,增产3.09%,较2014年全县早稻平均单产增产19.9公斤,增产4.81%;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非服务区比较,服务区早稻生产中工厂化育秧、专业化防治、田间管理和稻谷烘干环节可为种粮农户每亩节省用工1.7个;提高了耕作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服务区机耕率99.93%,机插率98.44%,机收率达到99.6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9.67%;增加了服务组织收入,服务组织因服务面积增加,充分发挥了农业机械利用率,减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服务收入,中标服务组织整体收入比去年提高15%以上。
政府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为祁阳县水稻种植营造了一个良好,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良性互动,不仅收获了经济效益,随之而来的还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政府购买服务,粮农的生产成本显著下降,收入自然得到增长。申庆宇介绍,政府购买服务,对服务区早稻提供了新品种、新技术和关键时期的技术服务,可为农户增加收入207.5万元。向服务区提供服务节省物资成本704.07万元,节省用工成本593.78万元。服务区每亩增加304.66元,种粮大户人平增加纯收入3004元。
此外,增加了农业就业人数。服务组织的服务规模扩大,聘用了大量农机操作人员和农技管理人才,共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1380个。
政府购买服务还提高了农民满意度。祁阳县农村经营管理局对购买服务的各个环节分别设置了调卷,随机抽取每个环节中服务农户的15%填写问卷,结果显示农户满意度95.6%。
生态效益的凸显,亦是政府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的一大收获。粮食生产中农业投入品、生产中的废弃物是对农业生态污染的重要来源。通过对粮食生产中的农资供应和专业化防治服务,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控制肥料和农药用量,降低了农业投入品的面源污染,提高了粮食品质,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机械化作业和仓储加工服务,减少对土地过度翻耕,作物秸秆全部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有效地培肥了土壤,减少了水土流失,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