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是中国特有的风俗习惯,最早坐月子的记载见于西汉《礼记内则》,古人称之为“月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于坐月子的科学性,历来褒贬不一,那么坐月子是不可科学的呢?在莆田这个地方,坐月子还有那些奇特的风俗呢?这些风俗习惯是应该坚持还是应该抛弃呢?今天我们采访到了莆田回春堂医院风湿科专家林志坚为大家解决其中的答案吧。
林志坚主任说,从社会学和医学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坐月子”其实是帮助产妇渡过生理和心理上所遇到的问题。对于刚刚完成生产的产妇来说,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一定的让产妇休养的理念,不过中国把这个理念仪式化了,从时间长短到饮食起居,都有相对固定的一个模板。这本来是好事,但在两千多年的传承中,坐月子这个习惯逐渐加入了很多并不正确的理解和经验,才让坐月子变成今天的样子。
坐月子的本意是好的,它是为了让产妇尽快恢复身体健康,防止月子病的发生。我们来结合莆田人坐月子的习惯,来详细讲一讲“坐月子”。
1、不能碰水,尤其是冷水。
林志坚主任说,为什么在坐月子期间,不能让产妇碰水呢,甚至有的地区连产妇刷牙漱口都不允许呢?古人其实怕产妇受寒。这个比较好理解,产妇在生产期间腠理和骨骼大开,如果在此时受寒,就可能出现畏寒怕冷,关节疼痛的情况出现(产后风湿),这种情况是非常多的,很多产后风的妇女都有在做月子期间接触冷水或者受寒的情况。所以,我的建议是,碰水这个规定并不是绝对禁止,可以适当接触,但一定要是温水。
2、不能洗头下澡。
产妇不洗头实际上还是怕受寒(古代没有吹风机),其次还担心产妇感染(古人可没有感染这个概念,古人从来都是讲“外邪侵体”,凡是看不见而高度怀疑存在的,都称之为“外邪”)。为什么碰水还怕感染呢?原来,我们的古人并不像今天人这样爱干净,而是要隔很长时间才洗一回澡的,焚香沐浴是非常隆重的事情。因为长时间不洗澡,身上的细菌和污垢是比较多的,如果在这时候碰水洗澡,不仅有受寒的危险(古人没有热水器,就算是烧水也是忽冷忽热),而且身上的细菌和污垢在接触水以后可能会随着水流进入私密部位,引发感染。古代是没有抗生素的,一旦严重感染,最大的可能就是性命不保。还要一点就是古代女性的地位比较低,家人对其的照顾不可能那么周全,为了既省事又能对其有好处,就干脆规定其不能沐浴了。
对于如今的产妇,我们建议保持清洁卫生,洗澡和洗头都是可以的,只要是温水,及时干燥身体和毛发,是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的。
3、卧床捂严实,不出门不吹风。
林主任说,这样的做法,同样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产妇抵抗力弱,在不能进行体力劳动的同时,还要尽量要避免生病。一旦下床就要干活,这是勤劳的中国人的天性。古代中医认为,人之所以得常见病,主要是因为“风寒”的缘故,要想让产妇在康复期间不生病,就尽量避免“风寒”,避免风的方法,就是不要吹风了,免得“风进入身体”;避免“寒”的方法,就是注意保暖,多穿一点;这其实是不难理解的。对于今天的产妇,一样有借鉴的意义。月子期间,产妇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避免感冒和流行病的发生。
现代人对于月子病最大的诟病也在这里,保暖也是适度的,体温过高不利于产妇新陈代谢,对产妇也是不利的。
4、大量喝汤,以通为补。
其实,这也是各地比较常见的情况。产妇在产后,不仅需要营养恢复自己的身体,还需要输出营养来喂养婴儿。在传统里有这样的说法:“营养都在汤里”,不仅仅是现代人这样认为,古人也是这样认为的。而且喝汤也比其他食物更容易消化和吸收。另外,喝汤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帮助产生足够的乳汁,能满足喂养婴儿的需要。如鲤鱼汤、排骨汤、筒子骨汤、乌鸡汤等等。有的为了让产妇乳腺通畅,还会加入一些具有“通”的作用的草药,比如通草、玉米须等等。
所以,坐月子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正确的理念。但并非所有坐月子的规矩都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可以根据坐月子的原理和初衷出发,改掉陋习。另外,如果产妇出现了“产后风湿”(俗称月子病或者月子风)的情况,可以拨打健康热线0594—6519599进行咨询,相信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产妇们能尽快康复。
专家简介:
林志坚,男,副主任中医师,著名风湿骨病专家侯丽萍博士的学术继承人。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骨伤针灸系,从事针灸临床工作20多年,多年潜心专研康复医学,把心理康复、饮食康复、肌体康复灵活应用于风湿骨病、肾病、肠胃病等学科,强调“扶正祛邪”和“标本兼治”,博探百家之长创立调脾通络统和疗法。尤其擅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产后风湿病、骨关节炎、慢性胃肠病等症的诊断与治疗。现为莆田回春堂医院院长。(责任编辑:郎贺峰)
设置首页-搜狗输入法-支付中心-搜狐招聘-广告服务-客服中心-联系方式-保护隐私权-AboutSOHU-公司介绍-网站地图-全部新闻-全部博文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