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永州风俗 > 正文

永州风俗永州

类别:永州风俗 日期:2013-12-18 14:32:05 人气: 来源: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东连郴州,南界广东清远,西接广西桂林和贺州,北邻衡阳、邵阳。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自南至北纵贯全境。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相距最长245千米,东西相间最宽144千米。总面积2244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18.02万。永州是一座山水江河交融的城市,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瑶族文化、楚文化发祥地之一。

  永州古称零陵,隋朝始称永州,别称“竹城”;因其地有潇水、湘江汇合,故又称“潇湘”。是历代诗人与文学家用武之地,北宋著名诗人欧阳修就有“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的诗句。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就有“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的诗句。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元《永州八记》等。永州是一座山水江河交融的城市,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一座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一座充满活力与的城市,一座充满魅力与梦幻的城市,一座充满智慧与故事的城市。永州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瑶族文化、楚文化发祥地之一。

  湖南省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永祁盆地),潇水由南至北纵贯全境;两水汇于永州市区(零冷城区)。永州市东接郴州市,东南抵广东省清远市,西南达广西区贺州市,西连广西区桂林市,西北挨邵阳市,东北靠衡阳市。永州地区地理坐标为 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相距最长245千米,东西相间最宽144千米。地区总面积22441.43平方千米(即2.24万平方千米),地区户籍人口580万人(2011年),常住人口5180235(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其中永州市辖区面积3200平方千米,市辖区户籍人口110多万(2012年),市辖区城市人口40多万。

  永州市属中带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比较分明。全市年均气温为17.6~18.6℃,无霜期286~311天,日最低气温0℃以下的只有8~15天。多年平均降雪日数为3~7天,极端最低气温在-4.9~-8.4℃之间。日平均气温≥0℃的积温达6450—6800℃,≥10℃的积温为5530~586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00—174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达101.5~113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1900毫米,一般是山区多于平岗区,南部多于北部。

  永州市金洞漂流位于金洞国家森林公园内,临近322、320、衡昆高速、湘桂铁。旅游区内资源丰富,动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为93。经考证,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高达11478个平方厘米高于正常含量的16105倍空气质量等级为一级地表水27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水质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和“天然水厂”。金洞漂流河段全长13公里,落差为113米,河湾37个,有26处急流险滩,碧水深潭19个,国内绝无仅有的长达650米的时光隧道和浪漫的夜光情调将漂流再次推向一个新的。该漂流河段赋予了金洞漂流“竹林揽胜”峡谷风情漂、“梦溪神游”平湖写意漂、“时光隧道”梦幻惊魂漂、“碧波弄潮”激流勇士漂以丰厚的文化底蕴,一江四漂,绝无仅有。漂流途中,两岸山势雄奇,峰峦叠秀,悬崖壁立,飞瀑流泉,古树林立,青藤缭绕,环云蔼翠,河道蜿蜓曲折,漂石如林,碧泉急滩密布,流水扬雪溅珠,河上白鹭成群,河下鱼翔浅底,金洞漂流具有“奇、险、幽、秀、野”之特征,所谓“造化钟神秀”在此时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令游客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航空

  永州零陵机场,建在永州市岚角山镇,机场距零陵城区最北端(虎啸花坛)、冷水滩城区最南端(九嶷山职院)均为7公里。现已开通至长沙、广州、昆明、、西安、成都、海口、三亚等20个城市的航班。但大多数航班需要在长沙转机。在永州市内乘车到永州零陵机场,可乘23、26、28公共汽车及零冷快巴,分别在零陵机场入口下即可。

  铁

  永州地区境内共有两条铁:洛湛铁(洛阳--湛江)、湘桂铁(衡阳--凭祥),分别连接永州南北和东西的交通,并在永州市区(零冷城区)交汇,形成枢纽。在市区设有永州火车站(永州火车西站)、永州火车南站(零陵火车站)、永州火车东站(冷水滩老火车站)。

  公

  两条国道:G322国道(衡阳--凭祥)、G207国道(锡林浩特--徐闻);两条高速公:G55国家高速公即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G72国家高速公即泉(州)南(宁)高速公;永(州)连(州)公,在永州市区(零冷城区)交汇,形成重要的公枢纽。

  永州市区主要有四个客运汽车站,即:永州汽车北站(永州冷水滩汽车站)、永州汽车南站(永州零陵汽车站)、永州汽车西站(永州凤凰园汽车站)、永州长途汽车总站(永州怀素汽车站)

  经过漫长的物竟天择和人工选优,全市已经形成了以杉、松、竹、柑桔、香柚、油茶、油桐、茶叶、烤烟等为主的名优特产。如江华杉条,材质优良,宁远九嶷木,俗称“香杉”,均闻名全国;九嶷斑竹,富传奇色彩,载誉中外;双牌阳明山楠竹,节稀皮厚,粗大如桶,为竹制品的上乘原料。全市还盛产香柚、香芋、香菇、红瓜子、红衣葱、道州灰鹅、江华苦茶、蓝山黑湖酒、永州薄荷、双牌竹根鼠、东安花猪、湘南黄牛、零陵麻鸭等农副土特产品,风格各异,弛名中外。江华“涛白”烤烟是生产熊猫牌香烟和出口的烟叶。特别是江永香柚、永州异蛇、江华珍珠椒、江华瑶家腐乳、盘王腊肉、新田三味辣椒、道州红瓜子以及香菇、木耳、竹笋等土特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零陵、永州是中国两个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泛指今天的永州地区,特指现在的永州市区;今永州市区由南北两个城区组成即零陵区和冷水滩区。

  中国共有夏代以前的古地名34个,零陵是其中之一。《零陵地区志》还称:“零陵”是全国惟一出现最早而又沿用至今的地市级行政区域名称。现在“零陵”为县级行政区域名称;即永州市零陵区。

  最早于新石器晚期,已有人类栖息,今永州市黄田铺镇尚保存的人类遗址——石棚,据考证为距今2万年的人类栖息场所(一说为原始教祭祀处)和道县玉蟾岩发掘出土的稻谷遗存距今1万年左右,均可资佐证。

  约五千年前左右,人类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相传炎帝为南方氏族部落联盟首领,今零陵境域当属炎帝范围。零陵得名于舜葬九嶷山。《史记·五帝本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零陵之名从此著称于世,并成为中国出现于夏代以前且沿用至今的重要古地名之一。

  原始社会末期,今永州地区属三苗国的江南地。

  夏商至西周时期,今永州地区属荆州之域。

  春秋战国时期,今永州地区属楚国南境。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始置零陵县。

  西汉汉武帝元朔五年六月壬子,即公元前124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县级泉陵侯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析长沙国,始置零陵郡,零陵县治,隶荆州。为湖南四大古郡之一。

  新莽王朝时,零陵郡改名九嶷郡,零陵县治,隶荆州。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复名零陵郡,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将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县,隶荆州。

  三国东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分营阳郡,营浦治。皆隶荆州。

  怀帝永嘉元年(307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改隶湘州。

  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分营阳郡,营浦治。改隶荆州。

  梁天监十四年(515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分营州永阳郡,营浦治,改隶湘州。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零陵郡和永阳郡,置永州总管府,府治泉陵县,同年更名零陵县,隶湘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郡治零陵县,隶湘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武德五年,改营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4年),改南营州为道州。贞观十七年,撤道州并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复置道州。开宝元年(742年),改永州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改营道县为宏道县.乾元元年(758年),废郡名,复称永州、道州。广德二年(764年),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永州、道州属之。

  五代后唐明天成二年(927年),为永州,零陵县治;分道州,宏道县治,隶江南西道。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为永州,零陵县治;分道州,营道县治,隶荆湖南。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83年),改永州,零陵县治;分道州,营道县治,隶湖南道宣慰司。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府。永州府治零陵县、道州府治营道县,隶属湖广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将道州府降为道州,隶属永州府。同年,改湖广行省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之。

  清顺治元年(1644年),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广左承宣布政使司和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改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南省,永州府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零陵县治。

  2年(1913年),改道州为道县。3年,衡永郴桂道改为衡阳道,永州属衡阳道。11年(1922年),湖南省撤销道,仅存省、县二级。

  26年(1937年),湖南省划分行政督察区,永州各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零陵治。29年(1940年),湖南省调整行政督察区,原第九行政督察区所属各县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零陵治。

  1949年10~11月,永州地区各县先后解放,永州专区(1949年10月--1950年5月)于10月正式成立。永州专区专员驻零陵县芝城镇(1966年芝城镇改名东风镇,1979年东风镇改名永州镇)。辖:零陵县(今永州市区和双牌县北部)、东安县、祁阳县(今祁阳县和祁东县)、新田县、宁远县、江华县、道县(今道县和双牌县南部)、永明县(今江永县),8个县。

  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名零陵专区,专员驻地不变,即驻零陵县芝城镇.(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1952年由祁阳县析置祁东县,县驻洪桥镇。

  1952年11月,零陵、衡阳、郴州三个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撤销零陵专区,原零陵专区所属零陵县(今永州市区和双牌县北部)、东安县、祁阳县、新田县、宁远县、江华县、道县(今道县和双牌县南部)、永明县(今江永县)、祁东县9个县划归湘南行署领导。

  1954年7月,湘南行政区撤销,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除新田县划归郴县专区外,其余县全部划归衡阳专区。

  1955年11月,江华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改称江华瑶族自治县。1956年3月,永明县更名江永县。1959年3月,新田县并入桂阳县。1961年7月,恢复新田县。1960年6月,零陵县冷水滩镇升格为县级冷水滩市。1962年10月,撤销冷水滩市,改为冷水滩区,仍属零陵县管辖。

  (从1952年11月到1962年12月今永州地区都被并入今衡阳地区或者郴州地区)

  1962年12月底,恢复零陵专区,专署仍然设零陵县芝城镇.原属衡阳专区的零陵县(今永州市区和双牌县北部)、江永县、道县(今道县和双牌县南部)、宁远县、东安县5个县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和郴州专区所属蓝山县、新田县2个县划入零陵专区。原零陵专区的祁阳县、祁东县2个县划归衡阳专区。

  至此1962年12月底,零陵专区(1950年5月--1968年9月,其中1952年11月到1962年12月无零陵专区此区划)辖7县、1自治县:零陵县(今永州市区和双牌县北部)、东安县、道县(今道县和双牌县南部)、宁远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新田县、蓝山县。零陵专区,专员驻零陵县芝城镇(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

  1964年5月,划零陵县、道县的12个和9个国营林场,设置潇水林区管理局。1966年零陵县驻地芝城镇改名东风镇。1968年9月,改零陵专区为零陵地区。1969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潇水林区管理局,设立双牌县。1979年3月,零陵县驻地东风镇改名永州镇,由地区直接领导。1982年1月,升永州镇为县级永州市。1983年2月,祁阳县重新划归零陵地区管辖。1984年6月,撤销零陵县,恢复县级冷水滩市。原零陵县的邮亭圩区(白塘乡除外)、菱角塘区、富家桥区、水口山区、珠山区、黄田铺区等6个区和楚江圩区的接履桥乡,划归县级永州市管辖;楚江圩区(接履桥乡除外)、黄阳司区、普里桥区、冷水滩区等4个区和邮亭圩区的白塘乡,划归冷水滩市管辖。

  至此1968年9月,零陵地区(1968年9月--1995年11月)辖:永州市(今永州市零陵区)、冷水滩市(今永州市冷水滩区)2个市和祁阳县、东安县、双牌县、道县、宁远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新田县、蓝山县9个县。零陵地区,行政驻永州市徐家井街道潇湘中(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潇水中)

  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5]110号):(1)撤销零陵地区和县级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永州市人民驻新设立的芝山区(2005年更名为零陵区)。(2)永州市新设立芝山区、冷水滩区。以原永州市为芝山区的行政区域,芝山区人民驻徐家井街道南津中;以原冷水滩市为冷水滩区的行政区域,冷水滩区人民驻梅湾街道清桥(现迁驻梧桐街道梧桐)。(3)永州市辖原零陵地区的祁阳县、新田县、道县、蓝山县、东安县、双牌县、宁远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芝山区(今零陵区)、冷水滩区。

  至此1995年11月,永州市辖:永州市区芝山区和冷水滩区及祁阳县浯溪镇、东安县白牙市镇、双牌县泷泊镇、道县道江镇、宁远县舜陵镇、新田县龙泉镇、蓝山县塔峰镇、江永县潇浦镇、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共九县二区。永州市人民驻永州市芝山区徐家井街道潇湘中(今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街道潇水中106号)。

  2000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将永州市人民驻地由永州市芝山区潇湘中(今永州市零陵区潇水中106号)迁址永州市冷水滩区逸云1号 实际上在1997年7~8月永州市委、永州市人民先后迁驻永州市冷水滩区

  2005年6月15日,民政部《关于湖南省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的批复》(民函[2005]138号):经国务院批准,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行政区域不变,区人民驻地不变。8月1日,湖南省人民下发《关于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的通知》(湘政函[2005]133号)。零陵区和冷水滩区,隶属永州市辖区,永州市区由零陵城区和冷水滩城区组成。

  至此2012年6月1日永州市辖:永州市区零陵区和冷水滩区及祁阳县龙山街道、长虹街道、浯溪街道、东安县白牙市镇、双牌县shuāng泷泊镇、道县濂溪街道和西洲街道、宁远县舜陵镇、新田县龙泉镇、蓝山县塔峰镇、江永县潇浦镇、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共九县二区。永州市人民驻永州市冷水滩区梅湾街道逸云1号。

  永州地区共有2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7.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36%,居全省第三位。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瑶族35.61万人,壮族1.48万人,其他少数民族4800多人。

  永州地区居民教者50多万,约占全市9%。的要是佛教、、伊斯兰教、、教,其中佛教、和伊斯兰教对永州的历史、文化、艺术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永州地区现有教活动场所达100多处。

  永州地区使用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行政区划代码为431100,邮政编码为425000 ,电话长途区号为0746(+86746、0086746),汽车牌照为湘M

  永州市区方言为零陵话(也叫永州话),因古零陵县得名,今主要分布于永州市区(零陵区和冷水滩区)及双牌县的北部,以零陵城区为中心,使用人口120万左右,属于汉语方言-北方语-西南官话-零陵话(永州话)。另外永州地区汉语方言还有以白牙市镇为中心的东安话,以浯溪镇为中心的祁阳话,以道江镇为中心的道州话,以舜陵镇为中心的宁远蓝山新田话,以沱江镇为中心的江华江永话.

  永州地区特产主要有五步蛇、眼镜蛇、永州血鸭、东安鸡、永州喝螺、永州异蛇酒、油茶、永州水晶巷酱板鸭、江永“三香”(香米、香柚、香芋)、江华苦茶、道县红瓜子、道州灰鹅、新田薯酒、蓝山黑糊酒、金桔等。

  祁剧发祥于祁阳,旧称“大戏”、“祁阳戏”、“祁阳班子”、“楚南戏”等。新中国成立后,始称祁剧。

  明代中叶,江西“弋阳腔”目莲戏传入祁阳,与祁阳地方语言、音乐、祭祀、风俗、民情相结合,逐步演变为祁剧高腔。以后昆、弹腔相继传入,成为祁剧三大声腔。明嘉靖年间,祁剧已初具规模。此后,逐步流传到湘南、湘西、湘中、粤北、赣南、闽西、广西、黔东一带,有“祁阳遍天下”之称。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造成剧目、唱腔、脸谱、服饰、应工、表演风格的差异,形成两大流派:以祁阳县、永州市为中心的湘南各地祁剧叫永河派,以邵阳市为中心的湘中、湘西各地祁剧叫宝河派。

  零陵花鼓戏,过去称为花灯或调子,主要有祁阳花鼓灯和道县调子戏两大艺术派系。以后,两派合流,成为零陵花鼓戏。

  花鼓戏传入零陵的时间在清乾隆前后,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清乾隆、嘉庆年间(1796—1820),诸联所著《明斋小识》载:“花鼓戏传来三十年,而变者屡矣。始以男,继以女;始以日,继以夜; 始于乡野,继而城市;始盛于村俗农甿,继沿于纨绔子弟。”文中概括了当时花鼓戏的发展演变情况。零陵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有150多个, 内容主要是表现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婚姻爱情和其他社会生活;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语言通俗,形象生动,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念白、歌舞、声腔、伴奏等,都富有地方特色,为流行地区群众所喜闻乐见。

  祁阳小调是一种有词有曲、词曲结合,结构完整,旋律优美;有说有唱、说唱结合,以唱为主的一种地方色彩很浓的民间曲艺形式。祁阳小调流行于祁阳各地,尤以浯溪镇、肖家村镇、文明铺镇、黎家坪镇、羊角塘镇、潘市镇、滩镇等地为盛。其曲牌极为丰富,约有300来个。流传较广的有《四季花开》、《十月花开》、《三杯酒》、《讨学钱》、《摘菜苔》、《送金花》、《走场调》、《五更留郎》、《闹五更》等。其唱词属民歌体,句子结构形式有:一种为正规句子,七字一句,四句一段,或五字一句,四句一段;另一种为非正规句子,由长短句组成,唱词灵活,多用口头语。但不管哪种结构,其节奏都很分明。曲调结构形式,多为一段体,由上下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为一段构成。其中有只唱不说的,也有唱与韵白结合的,有似体小快板式进行的,还有个别的由A、B两段体构成。祁阳小调的演唱形式小型灵活,一般为一人唱一人伴奏,动作不大,主要靠面部表情;也有男女二人边歌边舞,风趣活跃。由于祁阳小调有其独特风格,1982年的《中国百科全书》已将它列为全国的一个曲种。

  木偶戏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在祁阳一带,元、明时期已有木偶戏演出。清嘉庆、道光年间,祁阳木偶戏已很盛行,遍布于文明铺和潘家埠一带。到了咸丰年间,有名木偶剧团首推祁阳文明铺李陶儿家的“仁和班”。时期,祁阳有半职业、职业木偶剧团108个,艺人500余人。著名艺人有刘光奎、王连生、唐耀、刘玉生等人。新中国成立后,王连生等人被邀至传授木偶艺术两个多月。1954年,祁阳“仁和班”被邵阳文工团接走,成立邵阳木偶剧团。1956年,邵阳木偶剧团与长沙皮影剧团合并,成立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团,曾到苏联、蒙古等国家访问。1958年赴京演出,刘玉生饰《追鱼记》中的鲤鱼精,观看后,与演员合影。同年12月在汉口演出,受到陈毅副总理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称赞,并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版厂拍成电影。1961年至“”,祁阳县创办木偶剧团1个,接收民间艺人18人,青年学徒7人,“”中被解散.

  据初步测算,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6.39亿元,同比增长14.0%,增幅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7.1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1.29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7.93亿元,增长17.7%;三次产业分别拉动P增长1.6、4.7和7.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1.3%、33.5%、55.2%。2007年永州市全部用电量39.7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6.3%;其中工业用电量25.49万千瓦时,增长17.5%,增幅同比加快2.3个百分点。

关键词:永州风俗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合作赞助: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

币安app官网下载 币安app官网下载